美国搬家改地址的 9 个注意事项
Автор: 美国攻略
Загружено: 29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 609 просмотров
前几天,我聊到绿卡如果搬家,需要通知移民局改地址。有人问:怎么改啊?今天我就讲讲搬家改地址的一些注意事项,包括邮局、移民局、车管局、水电账单、购物网站等等。
###
感谢客户:
华人生活馆:北美华人喜欢的厨房电器 - https://gonglue.us/go/huaren
AirClass 中文思维与数学网课,试课送 $30: https://gonglue.us/go/airclass
美国信用卡介绍与对比: https://gonglue.us/go/credit-cards
北美华人情趣用品店 9兔: https://gonglue.us/go/9rabbit
我们的 Amazon 商店: https://www.amazon.com/shop/influence...
###
Sections:
00:00:00 - 简介
00:00:15 - 1. 邮局地址变更
00:03:33 - 2. 移民局地址变更
00:05:12 - 3. 车管局/车辆注册
00:06:58 - 4. 水电等服务提供商
00:07:27 - 5. 公司与学校通知
00:07:46 - 6. 银行和信用卡
00:08:16 - 7. 保险更新
00:08:44 - 8. 订阅和网上购物
00:09:30 - 9. 无人认领财产和退款
###
1. 邮局
首先是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的邮寄地址。你可以到邮局办公室改,免费,并且还会送你一个搬家指南,里面是一些提示信息,以及合作商家的折扣券,比如搬家服务、宽带互联网服务什么的。你也可以去邮局官网改,Google 搜索 usps change address 或者「邮局改地址」就行。在线改地址的缺点,是需要验证身份,用你的信用卡或者是储蓄卡支付 1.10 美元,优点是不用跑一趟邮局。
去邮局改地址,需要填写这个 3575 表格: https://www.usps.com/c360/images/chan...
内容很简单:第一个是选更改方式,有三个选项:个人;全家;公司。
公司我不讲了。
如果选择「个人」,比如你叫张三,那么只有寄给张三的信、会转寄到新地址。
如果你全家都是同样的姓氏,比如你们夫妻、孩子都姓张,或者都姓 Smith,那么可以选择「全家」,就是说「我们张家/或者 Smisth 家人」都搬走了,那么邮局收到寄给某某张、或者某某 Smisth 的信,全都会转寄给你们。
这其实很容易产生问题 —— 如果你是常见的姓氏,比如叫张狗狗,下一任房客、或者房主,恰好跟你是同样的姓氏,叫张猫猫,那么寄给他的信,邮局也会转寄给你,这对于他来说可能会是噩梦,因为他可能会漏掉重要的信件,更麻烦的是,很多政府部门的信件,邮局是不会转寄的。所以,张猫猫搬进新家,去 DMV 更新驾照和车辆注册信息,像我们 Virginia 的驾照不能当场发,必须邮寄给你,然而邮局收到后一看,我们的系统显示,张家已经般走了,DMV 的信件我们不能转寄,退回去吧 —— 于是张猫猫永远都收不到他的驾照,就算他去找 DMV,说我没收到驾照,DMV 说,行,我给你再寄一遍,没用,邮局收到后又会退给他们。我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我多年前亲身经历过,跑了很多趟 DMV、邮局都没解决问题,最终是一年过去、转寄失效,我才收到了新的正式驾照。
如果你买房、或者租房,搬进新家,前任是华人、或者 ABC,留意一下,假如对方和你是一样的姓氏,请提醒对方,您去邮局改地址的时候,不要选「全家都搬走了」,否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麻烦!
第二个是选「临时」搬家,还是「永久」搬家。
如果你只是冬天去南方的度假屋住两个月,那么选择临时改,告诉邮局,这两个月的信件转寄给新地址,之后就不用转了。
如果你是搬家了,选择永久改。当然,邮局并不会永远给你转寄,他们最多只会转寄一年。如果一年之后,还有信件寄到你的旧地址,邮局不会再给你转寄,新住户收到了,可能随手就扔掉了。
最后就是填写生效日期、旧地址和新地址。
如果你是去邮局官网改,需要留邮箱、手机号,并验证身份,其他的信息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邮局改地址,他们只是负责转寄信件而已,并不会帮你通知任何其他的政府部门。如果你有在任何政府部门申请福利、或者是社保卡、驾照、移民申请等等,必须单独通知这些政府部门;前面我说了,很多政府部门的信件,邮局可能不会转寄,而是退回去。
2. 移民局
根据美国法律,所有外国人,包括学生和绿卡,搬家后 10 天内要去移民局改地址。以前这事儿一般不查,但是现在川普政府已经明确说了,搬家不及时通知移民局,是可以驱逐的,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改吧。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填写 AR-11 表格,寄给移民局。需要填的信息很简单,姓名、生日、外国人注册号,没有的话不填,旧地址、新地址,签字、日期,收件地址在第二页的 instructions 里有。
另一种是在线提交,打开移民局网站,如果你没有账户的话,需要先注册一个账户,免费的,在 My Account 下拉菜单里有一个 change your address, 打开之后就是填写姓名、生日、旧地址和新地址,如果你在移民局有什么案件在等待审理的话,在最后一页输入编号,未来他们审批,就会发到你的新地址,这个功能邮寄申请表里没有。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建议去移民局官网提交,首先,你不用花邮票和信封的钱;其次,他更快更安全,寄信要几天才能收到,很可能寄丢 —— 当然这种几率非常小。在线提交的话,移民局立刻收到,并且能关联你的案件申请。
3. 车管局
第三个是车管局,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大部分叫 DMV、也有叫 MVA、BMV、RMV 等,总之就是管驾照发放和车辆注册的部门。如果你没有车、也没有驾照,可以略过这一项。
驾照和车辆注册是地方事务,各地的政策五花八门,甚至还会有在这个地方合法、到了一个地方就变成了非法的情况,比如有些州只要求车辆屁股后面挂牌子,前面不用;而有些州则要求前后都要有。那么,你在自己州上牌,只挂了后面,开到别的州去,是不是可能违法呢?理论上来说是的,警察如果心情不好,是可以把你拦下、给你开罚单的……车玻璃贴膜也是,各地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你搬家,30 天之内需要到车管局更新驾照和注册信息。不更新的话有什么后果呢?
一方面,这是违法的。比如你从马里兰搬到弗吉尼亚,半年了还一直用马里兰的驾照开车,理论上来说是违法的,警察可以罚你。
第二个,如果你不及时更新注册信息,你闯了红灯,或者超速,被拍了照,罚单会寄到你的注册地址,如果你搬家了收不到,不及时处理,会产生滞纳金,几年下来,可能会高达几百、上千块,如果有法庭传票你没收到、甚至可能发出逮捕令。
第三个,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州,对汽车征收财产税,包括我们弗吉尼亚。如果你从别的地方搬过来,成为了我们这里的居民,却不换车牌的话,相当于偷税漏税,是违法的。有些地方政府会鼓励大家举报。
4. 水电/网/电视费
第四个,水电网或电视费。这个每家的情况不同,独栋屋的话一般都是自己缴纳,但公寓的话有些是包水电的。如果你自己缴水电网费,搬家后记得要取消。如果你不取消,一方面他们可能会继续收你的钱,另一方面,可能会给新住户带来麻烦 —— 很多年前我租公寓的时候,前面的用户刚搬走,还没有取消,宽带公司就拒绝给我开通上网服务。
5. 公司与学校
第五个,公司与学校。如果你上班,记得在公司的系统里更新。尤其是如果你搬到另一个州的话,你的预扣税额度、以及缴给谁,都可能会有变化。如果你是留学生,记得通知学校和国际留学生办公室,很多学校可以网上操作。
6. 银行和信用卡公司
第六个,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这个就方便得多,可以电话、网上操作、online chat,实在有空的也可以去银行柜台。搬家如有大笔消费,比如请搬家公司、买家电、home improvement 之类,可以提前跟信用卡公司报备,以免触发盗刷警报。如果您预计到自己将会有大额消费,还可以用它来完成信用卡的消费要求,撸开卡奖励,Amex、Chase 等大行经常有价值上千美元的开卡奖励,链接我会放在视频底部。
7. 保险
第七个,保险,包括车辆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房屋或公寓保险。不同地区适用的保险政策不一样,费率也可能变化,比如说,从农村搬到城市、从安全的区域搬到不那么安全的区域,车险费率很可能会上涨;反之则可能会下降。因此,更改地址之后也要留意保单变化,或者趁这个机会重新比价,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便宜的车险。
8. 购物和订阅
第八,想想自己有没有订阅任何产品。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外,现在很多普通的商品,比如药物、奶粉、甚至咖啡、纸巾等,Amazon 等商家都有 subscribe & save,如果你有订阅任何产品或服务,记得取消或者更改地址。同时也检查一下,自己在网上下单的包裹是不是都收到了。如果你正在计划搬家,提前一个月尽量不要在网上购物,免得你搬家的时候还没收到,又要跟商家扯皮。另外,自己在电商网站如果留了地址,记得要删除或者更新,经常有人在搬家后买东西看也不看就结账,结果寄到了以前的地址。
9. 政府退税和商家退款/赔款
最后,政府的退税、商家的退款、退还的押金、集体诉讼中商家赔款等,如果寄到你的旧地址无人认领,会变成 Unclaimed Property,上缴州政府。如果你在美国生活多年、搬过很多次家,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名下是否有类似财物,这个事情是各州政府管理,全国无人认领财务管理协会有各州的链接。录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搜了下新闻,北卡政府手里有 14 亿美元的私人财产无人认领。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