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白帶風向抹黑750檢驗費,水貨商才是最大受益者
Автор: 政治奇幻世界
Загружено: 10 фев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2 просмотров
自2月3日起,進口至台灣的通訊電子產品需繳交750元檢驗費,這項政策一出,國民黨與民眾黨(籃白)立刻開始帶風向,聲稱這筆費用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趁機撈錢」。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不如換個角度來看——這項規定究竟影響的是誰?誰又真正獲利?
水貨商的「無本生意」終於被規範
一直以來,台灣市場存在大量水貨商,專門進口未經檢驗的電子產品,這些產品未必符合台灣的通訊規範或安全標準,卻因為免去了檢測與報關成本,能夠壓低價格賺取暴利。然而,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時,往往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現問題,維修與售後服務都成問題,甚至可能影響通訊品質與網路安全。
這次NCC的750元檢驗費,針對的是商業進口商,而非一般個人旅客攜帶的少量電子產品。換句話說,這筆費用的對象是長期進口水貨、卻不願負責任的商家。這些水貨商一直享有「低成本、無規範」的優勢,如今被要求付出合理的檢驗費,卻透過籃白政客與側翼媒體炒作,企圖讓民眾以為是政府在「搶錢」。
籃白政客刻意誤導,是真無知還是假裝?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在批評這項政策時,顯然沒有先搞清楚狀況,或是根本不想搞清楚。事實上,一般民眾自己帶一兩件電子產品回台,根本不受這項規定影響,750元檢驗費主要針對的是大量進口的商家。這些政客卻刻意混淆視聽,讓人誤以為政府在對所有進口電子產品「隨便收費」。
更有趣的是,籃白政客刻意迴避真正的問題:水貨商才是這項政策的主要受影響者。他們長期「爽賺」卻不想付檢驗費,更不願承擔產品品質與安全的責任,現在政府終於對這塊市場加以規範,他們卻透過政治勢力反撲,試圖掀起「民怨」,阻擋政策執行。
這不是NCC撈錢,而是讓市場更公平
台灣的通訊市場早該有更完善的監管,無論是確保產品符合安全標準,還是保障消費者權益,這都應該是政府的責任。過去水貨商可以繞過規則,享受低成本競爭優勢,導致合規廠商與經銷商處於劣勢,這次的750元檢驗費,不過是補上過去監管上的漏洞,讓市場回歸公平競爭。
但籃白政客不關心市場公平,也不關心消費者權益,他們只想藉此攻擊政府,塑造「政府貪婪」的印象,無論事實如何,都要帶風向。問題是,這種刻意誤導的言論,真的能騙過所有民眾嗎?
結論:真正該被檢討的是水貨商,而非NCC
籃白政客這次的炒作,說穿了就是為了替水貨商護航。水貨商長年來賺得盆滿缽滿,卻不願負擔合理的檢驗成本,當政府終於出手管理,他們就開始找政治勢力來炒作議題,企圖讓這項政策胎死腹中。
但實際上,這次的檢驗費並非「政府撈錢」,而是確保市場公平、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措施。那些跟著起鬨的「小草」們,是被政客誤導,還是刻意裝傻、幫水貨商護航?這才是我們該問的問題。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