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南 將軍區青鯤鯓扇形鹽田 空拍
Автор: arching
Загружено: 16 сент. 201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 971 просмотр
七股鹽場是臺灣在二次大戰後由臺灣製鹽總廠所設的六大鹽場之一,位在臺南市七股區與將軍區轄區內,其內包括了日治時期的「台區鹽田」與「南鹽鹽田」,此外還有臺灣唯一一個在二次大戰後新開闢的「扇形鹽田」。該鹽場佔地有2800餘公頃,是臺灣鹽業史上最大的鹽場[1]。除此之外,該鹽場也是臺灣鹽業史上最後一個鹽場: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5月最後一次收鹽後,該鹽場與臺灣338年的曬鹽史一同畫下句點
二次大戰結束後,兩處的鹽田最後均被臺灣製鹽總廠所接收,成為七股鹽場,而同時為防堵私鹽以確保鹽稅收入,在此設有鹽警第一大隊部(其原址後來成為訓練臺灣本地鹽警的「臺灣省警察學校臺南分班」)及碉堡等設施。後來因為國內用鹽需求日增,遂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1月開始在台區鹽田以北,今將軍區中心漁港以南依地形蓋出了一座扇形的鹽田,於六年後(1977年)完工。後來因臺灣鹽業逐漸失去競爭力,遂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後開始將「鹽灘」機械化,因而得遣散因此多出的鹽工。由於此時鹽村年輕人較想至外面的工廠就業,因此一部分的鹽工便接受了臺鹽的安排,但亦有堅持要留下來者,後來臺鹽因無法說服他們,便將頂山前(南鹽鹽田內)畫出一部分地繼續人工曬鹽。
然而即使進行了機械化,臺灣鹽業依然無法競爭,於是最後臺鹽決定關閉臺灣所有的鹽場。民國九十年(2001年)10月,臺鹽最後的180名鹽工結束了工作,隔年5月機械化鹽灘最後一次採收完成後,七股鹽場與臺灣曬鹽史一同宣告畫下了休止符
文章出處來自維基百科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