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髎穴 GB29 Juliao 足少阳胆经
Автор: Cedar X
Загружено: 21 мар. 2023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04 просмотра
定义:属足少阳胆经,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止痛、强健腰腿的功效。
位置:在臀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疝气,少腹痛等。
居髎穴为足少阳经、阳跷脉的交会穴,在臀部侧面,位居髋骨之上边髎的凹陷处,故名居髎。
精准定位
在臀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相关解剖
针刺走向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臀中肌,臀小肌。
浅层分布有臀上皮神经及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
深层有臀上神经及臀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效作用
居髎穴有舒筋活络,行气止痛,强健腰腿的功效,通过针刺此穴位,可辅助治疗腰腿局部疼痛或疝气等疾患。
治疗操作
直刺1.0~1.5寸。
针感为局部酸胀,亦可扩散至髋关节、臀部和腹外侧。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采取相应补泻手法。
注意,针刺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作用功效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强健腰腿。
主治病症
腰腿痹痛,瘫痪,疝气,少腹痛等。
生活保健
在医生指导下按摩、艾灸该穴可改善腰腿痹痛。
按摩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居髎穴可改善腰腿痹痛。
准确定位居髎穴后,可用拇指指腹揉按该穴,每次1~3分钟,以自觉轻微酸胀为度,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
如果局部皮肤破损,此时禁止按摩。
艾灸
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居髎穴可改善腰腿痹痛。
艾条灸10~20分钟左右,手持已点燃的艾条,使燃着的一端位于居髎穴垂直正上方2~3厘米处,使患者感受到温热而无灼痛。
艾炷灸5~7壮,以穴位处皮肤红晕为度,避免烫伤。
艾灸过程中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较多时,应及时清理,避免灰烬掉落引起烫伤。
穴位配伍
居髎穴常配伍环跳、风市、关元俞、阳陵泉等穴位。
常用配伍
配伍环跳、风市、关元俞,治疗腰胯痛。
配伍环跳、肾俞、委中、昆仑,治疗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等。
配伍环跳、风市、阳陵泉,治疗下肢瘫痪。
配伍大敦、中极、关元、气海,治疗疝气、少腹痛等。
源流发展
居髎穴早在《针灸甲乙经》就记载了具体定位及刺灸法,并明确了穴位的特殊属性。《铜人》《窦太师针经》《明堂灸经》等古籍收录了多种配穴方法及适应症。现代沿用古代文献理论思路应用于临床,可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股骨头缺血坏死、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
古籍摘要
《针灸甲乙经》:“居髎,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阳跷、足少阳之会。刺入八分,灸三壮”。
《窦太师针经》:“居髎二穴,在环跳上一寸。又法:在章门穴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阳跷、足少阳之会。直针入三寸半,灸五十壮。又法:在环跳穴上一寸半。治病同环跳”。
《明堂灸经》:居髎灸三壮,“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痹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
《玉龙赋》:“腿风湿痛,居髎兼环跳与委中”。
《玉龙歌》:“环跳能治腿股痛,居髎二穴认真攻”。
研究摘要
股外侧皮神经炎:有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居髎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方法为在常规针刺风市、环跳、伏兔、血海等穴位的基础上,针刺居髎穴,并根据病变范围在其前后1厘米处傍入1~2针。
股骨头缺血坏死:运用“居髎透刺环跳”针法在缓解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疼痛、髋关节活动等方面均有疗效,而且各项理化指标显现,此针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数,改善坏死股骨头周围的血供,促进骨细胞代谢。
梨状肌综合征:有临床研究提示,针刺“臀三针”可用于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环跳为臀三针第1穴,居髎为臀三针第2穴,以环跳、居髎两穴连线为一边向骶尾部作等边三角形,第3点即为臀三针第3穴。而相对于普通针刺法,齐刺法治疗效果更优,且操作简便,取穴较少,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