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大衛羊彈鋼琴。(影片下方資訊欄,有音樂背景故事介紹)
Автор: 台灣話Taiwan Hwa
Загружено: 4 авг.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 801 просмотр
整理資料時找到這首曲子。這是一段有趣的往事。
要演唱這首曲子的人(同時也是創作者)有個弱點,他在演唱時會抓不到拍子,幫他伴奏變成一件非常挑戰的難事。所以「設計」鋼琴伴奏的時候,在樂段與樂段的連結之間,需要給出很多hint,讓演唱者能抓到,或者讓伴奏人可以停下來等待演唱者。
當然事後回頭看這個鋼琴伴奏編曲,是超失敗的。因為若要照這個曲式安排,除非整個表演是精心設計好的,否則不但沒解決問題,而且還很容易讓演出脫鉤。鋼琴獨奏部分太滿,刪掉一半差不多。當然,我當中設計的幾處樂段,是可以像「插件」那樣隨時拔掉,整段跳過,並不影響整體連貫性。
當時預定要擔任伴奏的不是我。是一位剛拿到音樂博士學位的老師。當我第一次把譜交給她時,她視譜彈了幾小節,瞬時輸出一大堆抱怨:哇你這個⋯⋯啊還有這個⋯⋯啊你這是⋯⋯天哪你還有這個⋯⋯。我沒記錯的話,她連譜裡設計了「三連音」也抱怨。
她說她沒辦法彈。其實我事前有請朋友的鄰居從小學琴的小孩(大學音樂系一年級新生)試著彈過,確認不會很難。我於是建議,不如她只要順著我安排的和弦進行「即興」彈奏就好,不一定要照譜彈。
但這又出現兩個難題。一來,對只受過古典鋼琴訓練的人來說,沒有譜,要在鍵盤上「即興」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我為了讓音樂的色彩更加豐富,我設計的和弦佈局,經常是每兩拍、甚至每一拍都會有和弦變化,或至少會有根音移位;也就是說,要照我設計的和弦彈奏,也沒那麼容易。不過,這位博士起碼的「即興」能力是有的,但據我觀察,她使用的和弦進行只有最基本的,沒有任何變化。
我本來一秒起意,想說「我把每個小節標註基本和弦,妳其他就省略」,但感覺這樣說應該也是得罪人了,於是把話吞回去。
最後她提出這個鋼琴伴奏編曲最大的問題是:太流行音樂感了。她的意思是,太不古典了。
這我無法否認。若要說我自己認為的最大問題,是我在五級和弦的幾處樂句設計,非常俗氣,現在隔幾年回頭聽,尤其嚴重。至於流行音樂感,我一點也不覺得是什麼問題。事實上這首曲子,完全跟古典一點也沾不上邊。
於是我與這位音樂博士,展開了一段小小的討論。
博士抱怨該位創作者這種「素人」創作,總是脫離「古典規則」。言下之意,是讓她這種「正統學院派」(而且又剛拿到博士)無法適應。我於是請她定義一下「古典規則」。
我在此說明一下。「古典規則」這四個字是攏統模糊的。每個時期的古典樂「規則」都不一樣。比方說巴哈時期,就不可能把二級和弦當作樂曲的開頭,那是違反當時認定的「規則」的。也就是說,像「飄洋過海來看你」、或是「你點亮我的生命(You light up my life)」這種從二級和弦開頭的歌,巴哈就寫不出來,之類的。
我請博士定義一下「古典規則」,我的意思是至少說明是哪個時期,這樣比較好討論。結果博士批評這位作者創作的曲子,一下子三拍,一下子四拍,速度也是一段快一段慢。她說這違反了「古典規則」;她說古典音樂沒有這樣搞的。
我當場傻眼了幾秒。我先說結論喔。古典音樂,一下三拍一下四拍,速度一下快一下慢。幹,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不就是嗎!ㄟ,妳博士耶!
我非常謹慎地想引導她,但她非常堅持說「古典音樂幾拍就是幾拍,沒在變來變去的」。她這個言論,不但是錯的,而且錯到非常離譜。古典音樂的樂曲,變換節拍與速度,是非常普遍的。你隨便去問任何一位愛樂電台的聽眾,都可以糾正這位新生音樂博士的謬誤。不要小看愛樂電台的聽眾,只要是資深聽眾,長年被主持人專業薰陶,個個都早是古典音樂行家了。
當然我沒當場糾正她。她其實跟我不熟,沒見幾次面。她可能看我長得就是一副不懂音樂的樣子吧。而我的退縮尚有另一個原因,是我當時整個人還陷在「十分鐘前發生的災難」的深度恐懼裡,還沒回復過來。
十分鐘前發生什麼災難?
是這樣的。當晚約好是創作者與博士要「排練」。而博士的老公想讓我們早一點到,可以一起順便吃個飯。而我在下午的時候,發現琴譜的準備會耽誤,於是傳Line給博士老公,告知狀況,說明無法提早到,建議不如改天再一起吃飯。Line傳過去,已讀,沒有回應什麼意見,我於是當作他同意了。
結果,晚上我與創作者一到。博士的老公,把我們二人「像罵奴才」一樣,痛斥教訓了好幾分鐘。他以他的喉嚨所能發出的最大極限,朝我們嘶吼。臉跟脖子漲紅,血管比一支筆還粗,肢體嚇人地揮舞,歇斯底里的猛揮狠甩,過程幾度用食指近距離指著我的臉罵,幾分鐘過去了,停不下來,也沒有降緩的跡象。一旁站著的(他的)員工看似早習慣這一切似的,面無表情呆立在側,陪著一起靜靜地把這場恐怖風暴給熬過去。
他暴怒的點,是我取消一起吃飯的安排。他說他不喜歡安排好的事情被人打亂。就這樣,沒別的。我等他罵完了,可以插上話了,才回問,那他怎麼不回Line說希望不要取消呢?他說計畫已經被我打亂了,感覺不對了,來不及了。
如前述,我跟他們不熟,見沒幾次面。創作者,倒是跟他們夫婦熟識多年。所以我是這樣猜測的。他們夫婦非常瞧不起這位創作者,連帶我也跟著一起被瞧不起。邏輯大概就是「你這種爛咖,認識的朋友應該也是爛咖,不用跟他客套」之類的吧。博士的老公有正常工作,經常需要跟人洽談合作,甚至需要拉攏資金贊助,我可不相信他敢逢人都這樣「像罵奴才」般地罵人。
我一輩子也不曾被誰「像罵奴才」這樣罵過。他是唯一一個。
你們也可以從人生經驗去觀察,一個人會這樣「往下糟踐」,就必會「往上巴結」。這種性格必定是雙向同時存在的。會把人當奴才糟踐的,自己本身必也是逢迎拍馬的奴才。
我當下除了驚嚇,並沒有生氣。再有的話,是對此夫婦二人「獵奇」的新鮮感,就是:哇噻這是什麼組合啊,之類的。另外也對於這位創作者過去與這對夫婦平常是怎麼互動的感到好奇,但我忍住沒開口問。不過用想的也能知道個大概。
那位博士,顯然「預設」我是個什麼都不懂的爛咖,於是在我面前瞎扯胡謅所謂「古典規則」也不怕丟臉。說個大陸近年網路很有趣的形容說法:我當時替她尷尬到差點用腳趾在地上摳出三室一廳。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厲害人物,只是沒有這位音樂博士以為的程度那麼爛罷了。
順道一提,曲子編好,打印琴譜才是困難。Logic Pro軟體可以把你編好的鋼琴曲直接把譜印出來(影片畫面上的是其中一頁)。聽起來好像超方便的對吧?你自己做看看就知道有多難。期待科技進步的那一天。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