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时政评述(2025年4月10日)
Автор: 马来西亚华人时政评述
Загружено: 10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52 просмотра
马来西亚政坛近期风起云涌,最抢眼的戏码莫过于伊斯兰党与土著团结党的暗战,围绕“下任首相人选”的话题悄然展开新一轮角力。自从慕尤丁在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后组阁失败,被反跳槽法卡死无法“拉人头”成立政府以来,伊党便趁势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利用各类政治场合炒热“未来首相”话题,尤其是在2023年瓜拉登嘉楼补选期间,堂而皇之地把登嘉楼州务大臣阿末山苏里包装成潜在的国家领导人。这种策略一方面无视土团的敏感情绪,另一方面也被外界视为伊党有意打压盟友、试图主导国盟未来走向的信号。土团方面虽然采取冷处理策略,没有公开反击,但伊党并未因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加快掌握马来政权核心话语权的步伐。从组织结构看,土团目前仍由慕尤丁坐镇,署理主席韩沙查马鲁丁被视为第一顺位接班人,总秘书阿兹敏阿里则被定位为冲击雪州大臣的关键人物。相较之下,阿末法依沙和前教育部长拉兹等人,尽管身居高位,但政治分量相对有限,很难在国盟框架内与伊党的大咖抗衡。更关键的是,在西马半岛26个议席中,土团有近20席依赖伊党地方势力才能胜选。换句话说,若伊党有意“抽水”,土团根本没有立足空间,这种结构性依赖为土团埋下极大隐患。伊党内部则认为自己在东海岸三州和吉打的支持度压倒性领先,不仅“月亮”标志比国盟更具动员力,在战略部署上还鼓励选民南下雪州,将户口转籍,意图一举夺下雪州政权。这不仅仅是州选战,更是为第十六届全国大选打前哨战。一旦伊党势大,首相人选未必真是阿末山苏里,党魁哈迪阿旺或副主席端依布拉欣都可能成为强势出线的黑马候选人。而土团此时若议席不敌伊党,只能选择“妥协换位”,争取几个重要内阁部长职位保住话语权。反观土团,自从喜来登政变脱离希盟之后,势头急转直下,失去了柔佛和霹雳两个州的掌控权,连署理主席韩沙领导的州属都守不住,其在国盟中的政治能量已出现明显萎缩。伊党看得一清二楚:只要切断对土团的支持,后者势必边缘化。从1999年借势安华的烈火莫熄效应、到2008年和2013年乘华人选票之风、再到2018年独立出征仍赢得18席,再到2022年凭借马来年轻选票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攻下43席——伊党一路走来不断变阵、不断扩张,如今目标直指霹雳、彭亨和雪兰莪,下一站就是布署全面进军布城。一旦计划成功,伊党将正式从“宗教小党”蜕变为执政大党,而土团届时即便仍在国盟之中,也恐怕难逃“被合作”的命运。整件事的本质并不只是“首相人选”的炒作,更是伊党一盘以马来核心选民为主力、以策略选区布局为导向的大棋局,它一步步侵蚀土团的战略空间、巩固自己的议席基础,目标直指第十六届大选全面执政的“最终奖赏”。而土团若继续无动于衷,任由盟友变对手、变主子,其“巫统2.0”的下场恐怕只是时间问题。预判未来,除非土团能尽快厘清继承人选、整合地方势力、重夺核心州属主导权,否则面对伊党强势出击,只会越陷越深,被“绿潮”彻底吞没。
雪兰莪州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爆炸事件,重创当地居民,超过1200人受灾,近400辆汽车被毁,87间房屋全毁,另有逾百间受损,这场巨响震醒的不只是居民,更震出了政府治理能力的严重赤字。最令人心寒的是,这起事件并非天灾,而是彻彻底底的人祸。从事故源头到后续应对,几乎每一步都暴露出体制性问题:天然气管线管理是否失职?监督机制是否失灵?这些关键问题,民众等不到答案,却等来了执政党的募捐链接。民主行动党自2008年起执政雪州,至今整整17年,现今更在联邦层面全面执政,理应拥有足够的财政调动能力与灾难应对系统。结果在爆炸发生仅数日内,行动党反而以党组织名义发起众筹,引发轩然大波。当人民仍在瓦砾中寻找亲人时,看到政党在网络上拉赞助,情何以堪?更令人震惊的是,交通部长兼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竟在回应批评时脱口而出“闭上嘴巴”,怒斥质疑众筹的民众“罪孽深重”。这种情绪化发言不只显示其缺乏危机沟通能力,更凸显执政党的傲慢。人民不是质疑灾民是否需要援助,而是质疑为何一个执政党要动用民间资源替政府填补本应承担的责任?若连天灾人祸都要靠众筹应对,那要政府干什么?政府有权开征消费税、削减补贴,却在自己国土上的灾难面前,反倒要求人民再掏腰包,这种“只收税不负责”的逻辑,让人难以接受。陆兆福的“闭嘴论”瞬间打碎了行动党一贯塑造的“亲民、问责、透明”形象,让人怀疑,如今的行动党是否已沦为自己曾最痛批的体制守门人?人民的怒火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是长期对生活成本上升、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政府回应冷漠的积怨累积。在灾后处理上,政府固然投入了物资与资源,但灾民最需要的,不是米油罐头,而是事故的真相、赔偿的落实、制度的问责。这些都必须由中央与州政府主导,政党应退居幕后一角,若要动员民间资源,也应交由独立专业慈善机构处理,例如慈济、红新月会,确保透明与公信力。而不是政党一边挂着官帽,一边挂出银行账户。这起布特拉高原爆炸原本可以成为政府展现责任与担当的契机,但如今却因一句“闭嘴”,变成一场政治信任的大崩塌。未来若政府不正面回应事故调查、落实合理赔偿,不只是灾民受害,整个执政联盟的形象也会继续被侵蚀。民众不是不愿意支持救灾,而是不愿意看到政党用灾难搞宣传、用募款卸责,更不愿意看到政府失责还要我们闭嘴。这一场爆炸,不只是钢筋瓦砾的崩塌,更是人民耐心与信任的集体坍塌。
特朗普2.0时代正式重返世界舞台,他的“对等关税”政策再次撕裂全球经济体系,马来西亚也无法置身事外。这一次的美国关税计划不再是象征性的经济制裁,而是以压倒性姿态逼迫各国“选边站”,全然无视多边合作精神。东姑赛夫鲁作为我国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已经坦言新一轮美国关税政策将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不仅限于2025,更可能持续影响数年。这意味着马来西亚不但必须在短期内想办法止血,还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经济体质是否具备足够韧性应对全球动荡。回顾过去十年,从冠病疫情席卷全球,到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飙涨,再到如今的特朗普关税强袭,黑天鹅事件早已不是罕见现象,而是新常态。更可怕的是,这些剧变往往在你放松之际冷不防来袭,根本不给准备时间。特朗普式的经济民族主义,是用国家机器服务选情、用关税收割选票的极端操作,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与市场信心的重挫。面对这种局势,我们还敢继续依赖单一出口市场、继续在教育改革上纸上谈兵、继续让中小企业停留在“转型喊口号”的阶段吗?马来西亚如果不想永远被迫当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受害者”,就必须从制度、结构、思维三方面彻底变革。第一,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以低成本为优势的传统制造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链,同时扩大东盟、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分散对单一经济体的依赖。第二,我们的教育制度如果再继续“填鸭式教育”,只教学生如何答题、不教他们如何思考,那么未来的年轻人面对动荡局势只会越来越无助。第三,我们的政治人物与治理体系,必须脱离“甘榜英雄”思维,不再只满足于在特定族群中博掌声,而要着眼全球格局,用一流的战略管理国家。这并不是空泛的愿景,而是现实逼出的迫切选择。特朗普不是第一次搅动全球,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疯王上台的国家领导人。当“世界警察”变身“经济流氓”,马来西亚若没有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只会年年受伤,次次受害。我们需要制度改革、产业升级、教育跃进和治理现代化,这些都不能再拖。国家未来能不能走出黑天鹅频发的阴霾,就看今天我们有没有勇气正视问题、动手改变。如果继续抱着“事情过去就算了”的心态,下一次黑天鹅飞来时,马来西亚或许连起飞的跑道都没剩下。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