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越安慰越崩溃,不懂共情的人有多可悲
Автор: 传递阅读的乐趣
Загружено: 24 июн. 2021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979 просмотров
品味世间百态,感悟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readingfuns...
《共情的力量》:越安慰越崩溃,不懂共情的人有多可悲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的《共情的力量》。
这是一本关于共情的教科书级作品,也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因为共情不足导致弟弟自杀的“忏悔录”!
杨澜、张小娴、武志红、张德芬倾力推荐,带你从一个情商小白成为共情达人。
从前,有只狐狸掉进了一个地洞。
它无助地大声呼喊:“我困住了,这里好黑,我承受不来!”
一只鹿从上面探下头,对狐狸说:“哦!真是糟糕啊!”
它同情地看着狐狸,问:“你要不要来块三明治?”
一只熊默默地从地上爬进洞里。
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对狐狸说:“嘿!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而且你不孤单了。”
这是一个在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小动画片,名字叫《The Power of Empathy》(同理心的力量)。
如果你是那只狐狸,在跌入生活的谷底时,你愿意遇到努力安慰你的狐狸还是默默陪伴你的熊呢?
我想大家一定会选那只熊。
虽然它可能无法帮你解决问题,却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深深的慰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 · 乔拉米卡莉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说:
“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深以为然。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像那只鹿一样的人:
面对经历婚姻破裂的朋友,我们这样安慰她:“别难过了,至少你结过婚,我还是个单身狗,连女朋友都找不到。”于是,你的朋友以后再也不想理你;
面对努力学习却成绩不佳的孩子,我们这样鼓励他:“继续加油啊,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结果孩子哇哇大哭,怎么哄都哄不住;
面对在自杀边缘徘徊的亲人,我们这样对他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工作不错,家庭幸福,人要知足常乐。”结果亲人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为什么越安慰越崩溃?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沟通中缺乏共情。
我们可能好心地想帮别人,或者急切地去爱孩子。
可我们却不知道,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深入他的内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用最恰当的方式作出回应。
情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说:“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
拥有共情的能力,不仅能让我们准确地理解别人,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
而当你用共情的方法与人相处,你会收获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沉默地听,共情让你准确地理解他人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位妈妈问:“女儿今年上大学,要用被奖励的钱买LV包,我应该怎么对她说?”
但其中一个高赞答案却说:“如果是我,我什么都不想说,我想听她说。”
看到这个答案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个LV包?
是喜欢这个牌子,还是看到同学用过?是期待了好久,还是一时心血来潮?
从一个小姑娘变成父母不了解的少女,孩子是什么时候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
这些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最应该了解的。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想怎么去说,却忘了如何去听,甚至在还没了解足够的信息就开始了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把这种行为称作「倾向性聆听」。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次在节目里问一个小男孩:“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男孩说:“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逗他:“假如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到一半油烧完了,你怎么办?”
小男孩说:“我会告诉我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聪明又自私的小孩。
没想到的是大家笑完,小孩委屈地哭道:“我是跳下去拿燃料,然后马上回到飞机上!”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上帝给了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用共情式倾听,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准确理解他人的能力。
#经典
#好书
#解读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