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東:地貧症易鐵質過剩 亂補血可併發重症
Автор: HK ON TV
Загружено: 30 янв. 2018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09 просмотров
坊間智慧要吃豬紅丶紅肉丶動物內臟等含豐富鐵質的食物「補血」,但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紹明提醒,「踎低起身見頭暈」、面青口唇白,可能是輕型及中型地中海貧血症的徵狀,患者本身受病症影響,體內積鐵,若再進食過多含鐵質食物,容易造成鐵質過剩,引起心臟病丶膽結石丶甚至不育等嚴重併發症。地中海貧血症(地貧)並不罕見,據推算,全港五十五萬人患輕型地貧,即每十三人有一名患者。
王紹明表示,地貧患者主要分兩類,重型患者較少,全港約四百多名,必須每四周輸血續命。其他非重型地貧可歸類為「非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NTDT),當中大部分患者屬輕型地貧,即身體帶有地貧基因,但甚少或根本毋須輸血,估計全港有五十五萬者。由於徵狀不明顯,面色蒼白丶皮膚色素較深丶睡十多小時仍容易疲倦丶頭暈等,不少人直至例行身體檢查,甚至發現鐵質過剩,始確診此症。
地貧成因與基因遺傳異常有關,身體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導致貧血和缺氧,令鐵調素下降,無法調節身體鐵質吸收,引起鐵質過剩。王紹明解釋,不少人誤以為貧血「梗係」缺鐵:「大量吃豬紅丶紅肉丶動物內臟,以為含豐富鐵質食物補血,反而令地貧患者鐵質過多。」
鐵質過剩的問題隨患者年紀增長浮現。卅二歲以上地貧患者,四成有髓外造血問題,加劇脾臟和腹部腫大;逾三成同時有膽結石丶骨質疏鬆;兩成人的性功能減退。若鐵質過度沉積於心臟或肝臟,更可致心臟病和肝纖維化等;若沉積於內分泌系統,可引起內分泌失調,成年人可致不育,兒童長不高。
王紹明提醒,如市民懷疑持續出現貧血徵狀,可求醫驗血或接受基因測試,確診後透過定期量度血清鐵蛋白丶磁力共振量度肝臟質濃度,監測鐵質水平。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
https://goo.gl/lYComC
地貧患者並非缺鐵性貧血,不宜吃豬紅「補血」。(資料相片)地貧患者並非缺鐵性貧血,不宜吃豬紅「補血」。(資料相片)
地中海貧血症患者受基因異常影響,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資料相片)地中海貧血症患者受基因異常影響,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資料相片)
市民如懷疑持續出現貧血徵狀,可抽血檢驗。(資料相片)市民如懷疑持續出現貧血徵狀,可抽血檢驗。(資料相片)
王紹明(中)指,地貧患者若鐵質過剩可引起嚴重併發症。(關琛詩攝)王紹明(中)指,地貧患者若鐵質過剩可引起嚴重併發症。(關琛詩攝)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