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勞動力潛力 提升生產力】
Автор: 盧偉國LO Wai Kwok
Загружено: 8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7 просмотров
立法會 2025-4-3
盧偉國 工程界議員 經民聯主席
盧偉國議員:
主席,首先感謝邵家輝議員動議原議案,以及其他2位議員動議修正案。
主席,本議案的主題是「優化輸入人力措施」,儘管切實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但我們同時要面對一個嚴峻的現實,即本港近年出生率不斷下跌,人口亦漸趨高齡化,不同行業都出現人手短缺問題。2024年11月,政府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選定 17 個產業,包括「八大中心」以及支撐本地服務和城市運作的九個關鍵產業,就相關人力需求進行推算,結果顯示不同產業到2028年都會持續出現人力短缺,總計人力缺口將擴大至18萬人。業界和專業團體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建造業議會2023年2月公佈的《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顯示,專業人員、技術員以及熟練/半熟練工人都出現短缺,在2023年約為 5-15%,預計到2027年將升至約15-20%不等,確實不容我們忽視,否則,未來各行各業的發展以至北部都會區等規劃的落實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本人和工商專業界不少朋友都認同,特區政府應持續優化輸入人力措施,及時補充本港所需的勞動力,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主席,目前人手短缺問題遍及本港不同行業,現屆政府也從善如流,先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首先是在2023年6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措施包括暫停執行「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並優化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工作流程。同時,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又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分別為建造業及運輸業提供12 000個及8 000個輸入勞工配額。這些措施被業界視為及時雨,可解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
當然,上述政策措施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例如,建造業的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主要適用於公營工程項目,儘管當局表示具特殊情況的私營工程項目也可獲考慮,本人曾就相關問題在本會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考慮就所謂「特殊情況」制訂清晰的定義或指引,同時就其他人力嚴重短缺的行業,例如旅遊業,政府也應考慮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鑑於上述政策措施至今已推出一段時間,特區政府應認真審視其成效,及時按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優化。
主席,要有效紓緩本港各行各業或不同工種的人手短缺問題,特區政府除了及時優化各項輸入人力措施,適度和有序地增加輸入勞工,也應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在2023年,本港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55.2%,遠低於亞洲一些主要經濟體,當局可以通過積極推動培訓及再培訓,並提供適切的就業支援,以及推廣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等創新科技的應用,務求同時從量和質兩方面充分發掘本地勞動力的潛力和提升生產力。
主席,邵家輝議員的原議案促請當局檢討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得少於香港相關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的規定,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其實,經民聯和本港各大商會都曾經表達過類似的意見,但顏汶羽議員的修正案卻刪去了有關建議,因此,本人和經民聯同事對顏議員的修正案有保留。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