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能量 第五章止观
Автор: 灵性冥想宇宙真相
Загружено: 5 сент.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 просмотров
止观双运。止,心如止水;观,明明在观。
止观是一种修行技巧,能够帮助行者在禅修中更好的懂得空性能量。当我们被纷繁的事物所讨扰,困扰于人世间的种种——生活、学习、交往、工作、事业……即使下班了,又忙于家务中的种种繁琐,我们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被外境所转,缠绕于外境的纷杂中。大脑思维无一刻停歇,不断的思考下一步,永远都没有停留在当下。不在思虑过去,就在恐慌未来,一刻不停。
如何从纷扰的事物和现象,回归到能量的空性本质呢?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运用止观双运的方法,让大脑的思维逐渐滑落,就如尘埃纷纷落地。不能如一头疯牛一直在跑动中,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刻。只有让思维逐渐止息,渐渐入静,才会尘埃落定,明觉显现。
修行人要学会运用“止观”的方法进入空性。在空性中伺察,哪里有一个我存在呢?所谓的我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都是缘起性空。在纷纷的念头中,观察念头的起落,看着念头怎样生起,如何编绎故事,最后又如何消失,念头接着念头,继续生起、演绎、消失。思维就是如此,跟着念头的连接,跑得永无停息。如果一直追随念头的起伏,人生也就被念头带着,昏昏然奔跑一世。
大海的浪花,层层波浪翻卷、起落,永无停息。人们的念头也是如此,掀起层层波浪,泛起道道涟漪。若紧盯浪花的起伏,则会忘失连接波浪的本体。浪花的支撑,浪花的来源,即是大海的本体。止观的过程,可以帮助看到念头的来处和落处,并切入其中,才能契入空性能量。当涟漪渐渐平复,恢复本体的平静,如无风之水面,湖光秋月,水翠琉璃。这时,澄然的自心,才会明明显露。
退去的浪花,如同剥离了大脑思维。灵魂意识如湖面明明朗朗,空性能量如湖水本体。灵魂的意识诞生于空性能量,最接近于空性能量。只有波浪的涟漪退去以后,才能明明映照出灵魂意识的本来面貌。修行人需要运用止观的方法,达到灵魂意识的觉醒,达到灵魂意识的显现。当稳定的灵魂意识显现时,哪怕外界再起风浪,修行人都能够清楚地明辨哪些是浪花,哪些是本体;能够明确的区分脑意识和灵魂意识的界限。在今后的道路上,无论外境再起狂风大浪,都不会影响到灵魂本体。
如闪电划过夜空,我们不会再去追逐闪电的转瞬即逝,而是注视那长久静谧的夜空底色;又如空谷鸟鸣,我们不再去追寻鸟鸣的踪迹,而致心于欣赏山谷的葱郁和空旷;我们不再困扰于人间事物的烦扰多变,而是把心安住于当下的平和宁静。浪花不离大海而奔腾跳跃,就如个体思维不离空性的支撑。思维的跳跃如同波浪的起伏,始终离不开本体的支持。何为本体呢?空性能量即是。
前述的各章叙述了空性能量的起源、显现和有无。止观,就是帮助人类用具体的行动,去体会和感受空性能量的存在,帮助打开灵魂意识。
只有用实际行动去禅修,体验空性能量,才能真正吃透空性能量的本意。如果只是听说苹果很甜,却永远不去吃一口,那究竟甜是什么味道呢?只有自己去品尝并细细咀嚼,才能真正感受到苹果的滋味。吃这个行为即是运用止观,感受来自于灵魂意识,能吃、去吃、吃到、尝到、知道,都是空性能量的用,用亦不离空性能量本体。
心如止水,明明在观。如六根抓取六尘,亦是空性能量的用法和显现。需要明白,不要执取于六根抓取所产生的六识上,而要从抓取中脱离出来,回归于空性能量的本身,如海浪回归于大海一样。当明白了这个道理,即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空,不住有,任运为之。这时候,你才是心的主人,不再为大脑意识所控,不再如提线木偶般被外界、被社会所主导,过着无知无觉麻木的生活。只有运用止观,真正体会到空性能量,尝到了空性能量的滋味,才会成为生活的主人。灵魂才会逐渐苏醒,才能够自如地把握生命河流的方向。
止,关闭大脑意识;观,使灵魂意识启用。当灵魂意识逐渐苏醒,才真正理解生命中何为真谛,不会再被业风所吹垮;才能掌握改写命运的方法。具足勇气,遵循因果法则,去谱写新的生命篇章,承担起应有的职责,激流勇进,毫不退缩。
止观,如同手握文殊菩萨的宝剑,拨开头脑和业力形成的重重迷雾,见到空性能量的真相,活在宇宙的平等和互爱中。请善用止观的方法,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止观的方法亦需要上师的指导,只有具德上师,才能明辨禅修中业风的幻象,帮助行者最终找到真知,明了真谛。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