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易氏人物-易牙
Автор: 超级大国
Загружено: 1 февр.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81 просмотр
易牙,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厨师,齐桓公的宠臣。
(厨师祖师)
易牙是历史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厨师,好调味,很善于做菜。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历史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烹子献糜)
有一次齐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没有吃过人肉,觉得很遗憾。”齐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齐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齐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齐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齐桓公宠信易牙。
(管仲遗训)
易牙和管仲同时在齐国作事。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也就将易牙等三人撤职,永远不准入朝。但过了三年,齐桓公不见三人,感觉吃东西都没有滋味了,于是又召三人回宫。
第二年,齐桓公得重病 ,易牙与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齐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悔之晚矣,终被饿死。后来,齐人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传说易牙干政失败后避居彭城,操烹饪业至终
(后世评价)
易牙虽有“杀子以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所唾弃,但易牙作为厨艺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