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懵喇!珠海最不被看好的郊區,徹底涼涼了?昔日「概念炒作區」房價腰斬,投資者血本無歸,樓市陷入泥潭!萬劫不復!30萬深港客被套死!
Автор: 樓市頭條
Загружено: 14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1 528 просмотров
崩盤!珠海最不被睇好的郊區,徹底涼涼了?昔日「概念炒作區」樓價腰斬,投資者大出血
最近珠海樓市,成交量明顯回升了,關注房市的人亦系越來越多咗,但唔知有冇發現,珠海有個地方的房屋開始有啲「涼」了!
作為珠海西部高欄港經濟區的重要規劃板塊,平沙新城自2010年啟動建設以來,曾被賦予「現代化濱海新城」的厚望。但系,十餘年過去,呢座新城卻深陷發展停滯、樓價腰斬、配套缺失的泥潭,成為珠海最不被睇好的郊區之一。
在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席捲珠江西岸的十年間,珠海平沙新城始終籠罩在珠海某種的矛盾中:珠海的規劃文件里反覆強調其"西部中心城區重要節點"的戰略地位,房地產商的宣傳冊上印滿"下一個橫琴"的誘人標語,但現實中的購房者卻用腳投票,讓呢個規劃面積達25平方公里的新城陷入"德不配位"的困境。
平沙新城位於珠海市最西端,與江門台山隔海相望,距離珠海主城區香洲區約60公里。就算鶴港高速二期通車後,其與市區的通勤時間仍長達40分鐘以上,且公共交通極為匱乏——僅有的204路公交全程69.1公里,耗時近兩個鍾,被網友戲稱為「珠海到廣州的距離」。
呢種地理位置上的邊緣化,直接導致平沙難以承接市區人口外溢,反而形成「孤島效應」。就算規劃中提出「港產城融合」,但實際人口導入遠低於預期,片區長期面臨「地多人少」的尷尬。
從珠海市內驅車前往平沙新城,導航顯示的50公里直線距離在現實中需要穿越三個行政區。當車部駛過珠海大橋時,珠江口的海風逐漸被工業區的金屬氣息取代,沿途經過的高欄港集裝箱碼頭與化工園區,構成咗新城無法擺脫的空間敘事。
呢種與主城區斷裂的地理格局,註定了平沙新城難以承接珠海主城的溢出效應。
印象中,某城市規劃專家的團隊曾做過一次測算:以平沙新城為中心畫出的30分鐘通勤圈內,僅有平沙鎮原有的7.8萬常住人口,且8成從事農業或低端製造業。
當珠海主城區樓價突破4萬元大關時,平沙新城試圖以"價格窪地"吸引投資客的策略,在缺乏真實居住需求支撐的市場中顯得尤為荒誕。
交通部2022年的數據顯示,平沙新城每日往返主城區的通勤車部不足2000部次,相當於每平方公里日均人流量唔到80人次。呢種人口流動的凝滯狀態,使得新城規劃中預留的12所學校和3家三甲醫院始終停留在圖紙階段。平沙新城的規劃文本里,"產城融合"系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但現實中的產業布局卻呈現出令人困惑的圖景:珠海劃定的7.8平方公里產業用地中,6成被製造企業占據,呢啲企業多數為高欄港重化工業的配套廠商,其從業者的收入水準根本無力支撐商品房消費。
值得關注嘅系,新城核心區規劃的中央商務區至今未引進任何總部企業。某知名發展商的招商負責人透露,佢哋曾試圖引入跨境電商企業,但呢啲企業考察後都因"距離港口30公里、缺乏專業人才儲備"而放棄。產業空心化帶來的直接後果系:規劃20萬人口的新城,實際常住人口不足3萬,夜間亮燈率長期徘徊在15%以下。
根據早前住建部門的統計顯示,平沙新城已出讓的住宅用地開發強度達到83%,但商業用地開發率僅為11%。噉樣的開發結構導致社區商業嚴重匱乏,某品牌連鎖超市入駐三個月後因日均客流量不足300人被迫撤場,成為產城割裂的典型案例。平沙新城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殘酷的價值重構。房管部門數據顯示,2020-前年期間,區域二手樓掛牌量增長38成,但成交周期從97天延長至286天。某中介平台統計顯示,超過6成的單位掛牌價已低於2016年開盤價,形成明顯的價格倒掛現象。
平沙樓價的崩盤則系市場信心崩塌的直接體現。
2017年,片區均價約1.1萬元/㎡,憑藉「價格窪地」吸引部分剛需客。但隨着配套停滯,樓價在2021年沖高至1.3萬元/㎡後迅速回落,而家新樓均價跌至1.15萬元/㎡,二手樓掛牌價普遍低於購入價,近90天成交量為零。
背後邏輯清晰:
供需失衡:土拍斷供3年,但存量房去化艱難。前年僅華發匯華灣畔一盤在售,全年網簽55套,客戶以周邊工廠員工為主,缺乏外部投資需求;
價值泡沫破裂:對比航空新城2.5萬元/㎡的樓價,平沙缺乏產業、配套、人口支撐,1萬元/㎡的定價虛高。購房者更願揀斗門白蕉均價1萬元/㎡或主城區二手次新樓;
流動性鎖死:二手市場「有價無市」,業主蝕本掛牌仍無人接盤,部分樓盤因發展商資金鍊斷裂如天譽珠海灣二期直接爛尾,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
而平沙呢種流動性危機源於多重因素的疊加:銀行評估價體系中對平沙新城的信用降級,使得按揭購房者面臨更高的首付比例;二手交易中暴露出的房屋質量問題,讓"萬元精裝房"淪為貶值的燙手山芋;更致命嘅系,珠海西部通道帶來的交通改善預期被嚴重高估,洪鶴大橋的通車反而加速了人口向東回流。
某金融機構的風控模型顯示,平沙新城房產的抵押價值已跌破土地成本價,呢意味住即便發展商願意蝕本大平賣,市場仍缺乏接盤意願。呢種流動性黑洞正在吞噬最後的市場信心,前年第四季度的新樓去化率跌至9.7%,創下珠海樓市十年最低記錄。
企系平沙新城空曠的十字路口,嗰啲懸掛着"大灣區最後價值窪地"標語的售樓處早已人去樓空。
呢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長跑」運動,可能仲需要繼續長跑下去,當空間生產脫離真實需求,當產業規劃淪為地產開發的附庸,噉樣的平沙新城,很顯然在當下市場下,難以得到各大投資購房者的青睞。
而平沙新城與航空新城同期規劃,但兩者的命運截然唔同。航空新城配套兌現率超85%,樓價突破3萬元/㎡,而平沙新城的配套兌現率不足2成。核心問題在於規劃的嚴重滯後與執行力缺失:其一、交通網絡「斷頭」:雖然鶴港高速二期打通了與市區的快速通道,但新城內部規劃的「六縱八橫」14條市政道路中僅8條通車,公交首末站、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長期缺位。
其二、商業配套「爛尾」:規劃中的匯華鄰里中心因發展商資金鍊斷裂停工,地塊荒廢為水塘;奧園廣場等商業項目亦進展緩慢,居民日常消費依賴小型士多。
其三、教育醫療「單薄」:儘管引入北師大託管學校,但僅有一所九年制學校,醫療資源更依賴尚未完工的西部醫療中心,城鄉差距顯著。
平沙新城的定位本系「服務高欄港千億級產業群的高端生活區」,但實際發展卻暴露產城脫節的致命傷:產業吸附力弱:高欄港雖聚集BP、殼牌等企業,但以重工業為主,就業人口多屬藍領工人,收入水準難以支撐萬元樓價,且更傾向就近租房而非購房。
旅居概念失效:主打「濱海旅居」的海泉灣度假區客群以短期遊客為主,未能轉化為常住人口,周邊旅遊資源如武林源主題公園亦因運營不善逐漸荒廢。
人口增長停滯:前年平沙常住人口不足8萬,且以本地老齡人口為主,缺乏後生家庭導入,教育、消費需求難以激活配套建設。
當前珠海樓市國企主導,購房者更傾向資金雄厚的發展商,遠郊區域因配套缺失、概念透支,徹底失去市場信心。投資者需警惕「畫餅式規劃」,避免重蹈覆轍。
對此,對於噉樣的平沙新城,大家點睇?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