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Автор: 黃珊珊
Загружено: 27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733 просмотра
2025.03.27內政委員會召開住宅法修法公聽會,我也到場發言表達支持居住正義改革的堅定立場。
過去柯市長任內的台北市政府是社宅政策、租屋市場改革的先行者,因此台灣民眾黨依據經驗,並參考民間建議,提出三大原則:
🏡【大力蓋】
社宅已經沒有該不該蓋的問題,而是怎麼蓋?怎麼加快?各級政府為了提供更多可負擔的房源,應該更大刀闊斧行動,不能因一時抗爭或財源困難停滯而放緩興建速度。
🏡【大力改】
台北市率先推動囤房稅,中央後續也跟上推動「房屋稅2.0」,讓願意釋出房源的公益出租人獲得實質優惠,鼓勵參與包租代管、租金補貼。未來仍然必須不斷檢討透過稅賦政策,提供誘因,用制度來引導房東走向正軌,讓租客權益得以保障。
🏡【大力補】
目前雖有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政策,但房東多數不願讓租客申報或設戶籍,造成政策效果受限。我們要求政府應依據不同需求族群給予相應補貼外,更應該廣為宣傳,確保租客看得到也吃的到。
此外,目前的社會住宅速度仍然太慢,今日我也質疑中央「從蔡政府喊出8年12萬戶、到賴政府喊8年25萬戶」的直接興建社宅政策,科學化估算依據到底為何?政府是否有真正掌握民眾需求數字?是否應該加大投入資源來為社宅興建提速?
很遺憾目前看到政府相關的統計,112年的住宅需求調查只訪問申請租金補貼者,未涵蓋廣泛人口,調查母體失真,恐低估真正的需求。
內政部只有破斧沉重,參考民間倡議「輪候制度」,讓民眾能主動登記居住需求,才能有比較客觀的數據決定各縣市社宅數量,而不是哪理土地比較好取得,先蓋哪裡,只為了湊數。
而財劃法修法後,地方政府將多出三千多億元統籌分配款,勢必需要承擔社宅興建責任。中央、地方應共同協力,建立長期穩定的社宅制度。
另外,政府多元取得房屋資源也至關重要,像是區段徵收、聯合開發、TOD開發等,都應納入社宅、包租代管規劃。例如近期北市傳出因為財務需求,要將1千多戶聯開宅考慮出售,打破過去只租不售原則。因此我們再次呼籲:政府不應成為炒房元凶。
社宅政策,必須科學化、制度化、需求導向。我們會持續監督、推動,讓居住正義不再只是政治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在人民的生活中。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