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晏嬰——天因法師說故事|天因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Автор: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Загружено: 2025-04-09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
佛說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李圓淨居士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上篇〗
(庚)初正述迹佛弘法 ┅從略┅
(庚)二方明以戒攝生 ┅從略┅
(己)次.偈頌.分三。初.頌舍那始授。二.頌釋迦轉授。三.勸信受奉持。義疏云。三序悉是此土釋迦所說.雜有經家之辭。
(庚)初誦舍那始授 ┅從略┅
(庚)二頌釋迦轉授 ┅從略┅
(庚)三勸信受奉持 ┅從略┅
(戊)二.正明樹下勸發.分二。初.經家敘事。二.釋迦自說。(己)初.經家敘事.分三。初.佛欲結戒。二.放光表瑞。三.大眾願聞 ┅從略┅
(己)二.釋迦自說.分三。初.舉自誦勸人。二.明放光因緣。三.勸大眾習學。
(庚)初舉自誦勸人 ┅從略┅
(庚)二明放光因緣 ┅從略┅
(庚)三勸大眾習學
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應善學。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合註]領納名受.堅執名持。口演其文為讀誦。躬行其事為善學。
(發隱)聞而不受.則聽不關心。受而不持.則已領還失。持而不誦.則守愚不諳其詳。誦而不學.則空言終何所益。功貴兼全.故曰四勸也。
✐☡✐☡✐☡✐☡✐☡✐☡✐☡✐☡✐☡✐☡✐☡✐☡✐☡✐☡✐☡✐☡
接著經文裡面講「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等等的,乃至於「皆名第一清淨者」。
佛子諦聽,「諦」就是審實不虛,「諦聽」也就是審實,仔細的聽聞,不要打其他的妄想。若受佛戒者,假使能夠發菩提心,受了三聚淨戒,那將來一定可以紹隆佛種。底下就列出種種能夠受戒的人,第一國王,國王他是一國之主,統領大臣、人民,所以叫作國王。王子就是將來要繼承王位的,就是太子。百官就是輔佐君主的大臣,他統領民間的這一些事務叫做百官,有種種的官員。宰相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統領百官,主宰朝中的政綱叫作宰相。一個國家當中,宰相所肩負的責任攸關國家的興衰,好的宰相能夠使令國家逢凶化吉,輔佐君主走向正路。
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講一個故事給諸位聽。我們就舉這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的齊景公,拜為上大夫的晏嬰。這個晏嬰長得不高,但是能言善道,善於溝通事情,有才識而且度量大,禮賢下士。當時楚國在各諸侯國當中,他實力最強的,這些小的諸侯國都來朝覲,大的諸侯國也派遣使節,向楚王來問安。晏嬰當時奉齊景公的命令,出使楚國。
楚靈王得知晏嬰要來,就對這些文武官員說:「晏嬰身高不足五尺,但是賢德名聲早已聞名於諸侯國當中,我想一想要羞辱他,長我們楚國的威風,眾卿有什麼妙計嗎?」
這個太宰就上奏說:「晏嬰是善於應對,反應敏捷,恐怕難以羞辱,必須要慎重其事。」
靈王聽了之後,連夜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小洞,這個洞只有五尺高,就吩咐守門的人說:「如果齊國的使臣到來,把城門關起來,讓他走這個小洞進來。」
不久的時候,晏嬰一身破舊的大衣,獨自駕車來到城門下,招呼守門的人:「開門。」
這守門的將士就指著城旁邊的小門說:「大夫,從這個地方進城吧,綽綽有餘,用不著打開這個城門。」
這晏嬰就說:「這不是狗門嗎?又不是人進出的地方。我如果出使這個狗的國家,我就從這個門走進去;如果我出使的是人的國家,還必須要從大門進入的。」講完了話,守門的將士就把晏嬰的話,趕快通報給靈王知道。
靈王聽了哭笑不得,就說:「我想戲弄他,不想反而被他嘲笑了。」只好命人打開城門讓他進來。
晏嬰進去之後,見了靈王,靈王就說:「齊國沒有人嗎?」
晏嬰就說:「齊國的人太多,多得呵氣成雲喔,揮汗就像下雨一樣,走路的時候,大家彼此之間都要摩肩而過的。那沒有人,這是什麼意思呢?」
靈王就說:「那為什麼派你這個小人來呢?」
晏嬰就說:「我們齊國有一個習慣,賢德的人出使賢德的國家,不賢德的人出使不賢德的國家;大的人出使大國,小的人出使小國。我個子小,又沒有賢德,只好被派到楚國來了。」靈王就無語,暗暗的佩服晏嬰的機智。
這個時候有人進獻這個橘子,靈王就隨意的賜給晏嬰,晏嬰拿了之後,連皮帶肉一起吃了,靈王在旁邊就拍手大笑說:「齊國的人沒見識,沒有吃過橘子,不知道橘子要剝皮。」
晏嬰神情自若的就說:「我受君王賞賜的東西,瓜桃不能夠削皮,橘子也不能夠扒皮的。現在承蒙大王的賞賜,就好像君主賞賜一樣,大王沒有下令我剝皮啊,我怎麼敢剝皮呢?」
靈王聽了不禁肅然起敬,下令賜座,命左右上酒。剛好有兩個武士綁著這個囚犯從殿門經過,靈王:「等等,」就叫進來問,「你綁的是什麼樣的人?」
武士就回答說:「這是齊國的人。」
這楚王看了一眼晏嬰,就問:「他犯了什麼罪?」
小官就回答說:「這小子是盜賊。」
靈王不懷著好意,就笑著說:「難道齊國的人生來就是盜賊嗎?」
這晏嬰明白他的意思,就回答說:「江南有橘子樹,一到江北就變成了枳樹了,變種了,這是地方不同,發生了變化。這個囚犯在齊國安分守己,沒想到到了楚國,變成竊盜罪了,犯了竊盜罪,這大概是楚國的習俗影響吧。」
這個楚王一而再,再而三要修理他,他都修理不成了,吃了鱉了,他自己就嘲笑說:「晏嬰這樣的賢人,怎麼可能可以戲弄呢?戲弄不成,反而自討沒趣。」
這個晏嬰度量好,他也很節儉,他提倡節儉,坐了這個破的馬車。晏嬰自從登上宰相之位,他待人處事更加謙恭,可是身邊的僕從,反而倒是虎假虎威的,格外神氣起來。有一天晏嬰的車伕駕著這個車子,趕著這個馬,神氣喔,「駕駕」,在道路上總是飛揚而過,這些百姓看他這一種行為都不大高興的。
有一次他得意洋洋的開過自己的家門,也是「駕駕⋯⋯」,後來他趕回家中去,他以為白天無上的榮耀,決定能夠博得妻子的一片歡心,沒想到他妻子卻冷冷的說:「我看這個晏子身長不滿五尺,能夠作為齊國的宰相,名聲顯於諸侯國當中,我看到他坐在車子上面意念深沉,似有屈身下士的情懷。你長得七尺有餘,他但是只是個車伕,卻是那般的趾高氣昂的。兩相比較起來,足可以看出你這個人是沒有出息的人,我跟你離婚了。」他的太太就跟他要離婚了。
這個車伕聽完之後就慚愧的無地自容,從這個事情之後,他事事就學習謙讓,虛心向賢。後來晏嬰知道這一樁事情,就很讚歎車伕的妻子,非常的賢慧,又因為車伕聞過能夠改,所以這個晏嬰人也很好,他禮賢下士,就薦舉他作一個不小的官。這種用才不因為出身低,唯取人的賢德,真是不愧是一個好宰相的。這裡所講宰相,這是非常要緊的。
✐☡✐☡✐☡✐☡✐☡✐☡✐☡✐☡✐☡✐☡✐☡✐☡✐☡✐☡✐☡✐☡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
原影片:
上天下因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 22
• 梵網經菩薩戒22 天因法師
…ೊ…ೊ…ೊ…ೊ…ೊ…ೊ…ೊ…ೊ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