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抗藥性盛行率增加 專家籲引進新藥腳步加快
Автор: 大愛新聞DaaiNews
Загружено: 16 июн. 2023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51 просмотр
新冠疫情蔓延三年,全球超過600萬人死亡,這個超級病毒打亂世界。現在,還要擔心超級細菌。如果放任「細菌抗藥性」情況惡化,未來可能無藥可用。根據跨國數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一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台灣估計超過3.3萬人喪命,是新冠疫情三年來、死亡人數的兩倍。
改善抗藥性細菌危機。個人方面要遵循醫囑,不要濫用抗生素。醫療端要做好感染管制,補充人力。產業方面,繼續開發新藥。政府端要提供醫療診所合理報酬,增加誘因。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但專家提醒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威脅,可能更為嚴重。一名51歲婦女,感染新冠病毒,出現肺浸潤及呼吸窘迫,進行插管治療,沒想到又感染更難治療的「超級細菌」。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 邱政洵:「首先後感染到綠膿桿菌,接著又不幸得到最嚴重的,所謂的碳青黴烯抗藥性的,克雷伯氏桿菌的感染,那個是最後一線抗生素,幾乎就沒有辦法,來治療的一個細菌感染。」
另有一名12歲男童,因右臀部疼痛和間歇性發燒4天,就醫發現感染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肺栓塞及化膿性髖關節膿腫。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王復德:「如果沒有妥善去因應,這些抗藥性細菌的話,那換算成在台灣的話2050年,每一年就會死掉3.3萬人,將會超過癌症死亡的人數。」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 陳宜君:「2017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全世界只有12個新藥(抗生素),引進台灣只有3個,我們醫界的前輩同好專家都知道,我們面臨抗藥性的危險越來越多。」
抗藥性細菌的危機,例如腸桿菌科、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腸球菌等,除了醫院加護病房驗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在區域醫院加護病房,更出現較大的增加幅度。
疾管署長 莊人祥:「醫學中心去帶動這個區域(醫院),跟診所的部分,讓他們能夠一起來做這個,比如說勤洗手 還有一些抗生素的,一個管理的計畫。」
專家建議政府應注重抗生素引進及研發,同時檢討藥價政策,與醫界協力對抗超級細菌。
台北報導:蔡佩吟 徐英豪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