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鄉・瑞峰太和(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Автор: TaiTai Live Wild 阿泰&呆呆
Загружено: 22 дек. 2021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167 просмотров
[ 茶之鄉・瑞峰太和 ]
「柴米油鹽醬醋茶」俗稱「開門七件事」,代表老百姓為了討生活得掛心的七種民生必需品,順序大抵按照重要性排列,有柴才能生火煮飯,才能料理油鹽醬醋,茶則排在末位,算是有閒情逸致才能品味的東西。
但對茶農來說,茶的重要性優於一切,先把茶種好,拿去賣錢,才能餵飽肚子並照顧整個家庭。
最近公視剛熱播完結的《茶金》也在敘述茶的故事,但阿里山的茶葉栽種史不如新竹北埔或新北那麼悠久,至今不過3、40年光景。在此之前,阿里山農民多是種植稻米和金針花,直到阿里山公路開通後才慢慢改種經濟價值更高的茶樹。
會有這些粗淺的了解,是因為去年我們也曾在阿里山台18線一帶拍攝茶園,所以待在瑞峰太和的那幾天可說駕輕就熟,也讓我們得以回味與茶共存的山居生活。
用不同的茶種和發酵方式,茶葉就會產生不同的韻味。而在不同的土地,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心情沈澱出來的滋味當然也不盡相同。和交通較繁忙的台18相比,瑞峰太和的步調明顯慢了許多,而且家家戶戶幾乎都以種茶維生,放眼望去是滿山遍野的茶園,撲鼻而來的是一陣一陣清新的茶香。
每到採茶製茶的季節,整個瑞峰太和便瀰漫著熱情與活力,採茶姑娘與製茶師傅得把握好天氣的窗口,從天未亮便開始準備工作,採茶後立刻製茶,24小時沒有停歇地和時間競賽,才能萃取茶葉最甘甜的滋味。
做茶如做人,採茶、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精緻、焙火,要按部就班,要悉心照料。
在阿里山,我們沒有見到像「吉桑」那樣的茶葉大王,有著雄厚資本或企業家的外表。因為種茶的人也自己做茶,每一位茶園老闆都身兼「阿土師」和「山妹」的角色,苦幹實幹多年才有如今的成就。
現在瑞峰太和的種茶事業差不多都交棒給下一代了,新一代的年輕人用竹林茶席和茶屋去推廣茶業,讓喝茶這回事有了不同的情調。如果你喜歡喝茶、想要喝茶,真心推薦大家到瑞峰太和走走
☀觀光資訊請參考 https://bit.ly/3qArA9B
⋮
#嘉義陽光郊遊社
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地球的最北界,通過西海岸的嘉義縣,而縣轄內的阿里山日出又是著名景點,想到嘉義,就會聯想到陽光普照的風景、聯想到熱情洋溢的在地居民。
旅遊品牌「嘉義陽光郊遊社」於焉誕生,結合地方特色農產和觀光資源,讓旅人來到嘉義品嚐小吃、品味文史,體會嘉義的陽光與風情,從「嘉義」到「+1」—— 加 1 個回憶、加 1 個朋友、加 1 處駐足的好所在。
目前在嘉義有三個休閒農業區,有蘊藏四百年古老開庄歷史的「南笨港」、位處海拔一千多公尺山區茶園遍布的「瑞峰太和」,以及阿里山最南端有三族和諧相容的「茶山部落」。
⋮
——
出品:TAITAI LIVE WILD
統籌:風尚旅行
攝影:王志仁 黃覺深
剪輯:黃覺深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主辦單位: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嘉義陽光郊遊社
執行單位:風尚旅行
協力單位:梅山鄉農會、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特別感謝:竹林觀景民宿、賴坤陽的家木屋民宿、霧裡村喫茶會所、眷茶屋、山角鐵茶屋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