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傢伙!白蝕100萬,降首付、降利率!房奴徹夜難眠!!搶到深圳「日光盤」卻虧掉了首付!深扒54個網紅盤現狀!炒房客痛哭,再也不敢買這裡了!
Автор: 樓市頭條
Загружено: 8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 083 просмотра
炒房客痛哭,再亦都唔敢買呢度了!
前兩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70城樓價,深圳一、二手樓實現了5連漲,並且在漲幅上,深圳領先其它一線城市。
數據一經發出,後台就收到咗唔少網友留言:「沒覺得樓價漲了,我哋小區都跌破開盤價3成咗。」「房屋降價幾輪了,至今仲冇賣掉呢。」
我哋聚焦到舊年10月起解除「限售」的次新二手樓,呢其中唔少系深圳人曾經搶着上車的網紅「日光盤」。
但系呢個兩年,深圳業主「跌慘」「蝕麻」的消息,亦都唔斷刷屏。?
但具體邊啲片區、樓盤跌得嚴重?又系唔系有業主賺到咗?
近日我深扒了2020年-2022年,新樓最熱的三年間誕生的54個「日光盤」,追蹤佢哋而家在貝殼搵房APP上的掛牌價/成交價/掛牌套數等數據,儘可能分析距地漲跌的原因。
小總結:1、25個「日光盤」已跌破開盤價;2、郊區跌幅>核心區跌幅;3、「三無盤」跌最狠,頂豪打新盤賺最多;4、核心區掛盤比例>郊區。
你曾經關注的項目,系漲系跌?
過半「日光盤」跌破開盤價呢啲片區跌最狠!
先睇大家最關心的價格。從掛牌價睇:54個「日光盤」中,25個盤的掛牌均價低於開盤均價,29個掛牌均價高於開盤均價。??從成交價睇:而家,已有37個樓盤出現咗成交案例。其中,25個盤跌破開盤價,最大跌幅超3成;僅12個樓盤成交均價上漲,最高漲幅超4成。
即:跌破開盤價的占比約67%。如果我哋從區域來睇,就會發現:跌價項目多在外圍區域,漲價的則多在核心區。哪怕系同一個行政區內,核心區的小區,保值效果亦會更好。呢在一定程度上和限價政策有關。就比如:當年光明新盤能備案到均價6萬/㎡,但福田、南山的新盤均價卻唔可以超過13.2萬/㎡,哪怕兩者周邊的二手樓價相差超過3倍。噉就導致當時核心區新盤的泡沫更少,剛需盤的泡沫卻可能更大。
你覺得仲有其他原因嗎?
當年千人搶、而家蝕掉首付!呢啲樓盤犯了啥錯?
再睇具體的案例。1、跌幅超3成代表:中熙瓏灣、保達譽都花園原因:非核心區、「三無」盤、片區供應量大。
位於寶安沙井的中熙瓏灣,最早在2020年時備案入市,均價5.3萬/㎡,推770套、1825批客戶認籌,平均2.3戶家庭搶一層樓。
而家,最近成交價僅約3.4萬/㎡。
呢入邊可能有回遷房影響,但成交價最高的一套亦都4萬/㎡左右、總價366萬。而開盤時,項目最低單價也要4.9萬/㎡。哪怕不計房貸利息,至少也跌沒咗80萬。
龍崗五聯的保達譽都花園在2021年首開入市就「日光」,當時均價約4.25萬/㎡。而而家,成交價已經跌破3萬/㎡了。舊年11月最新一套約88㎡的3房,總價259萬、單價2.95萬/㎡售出,哪怕系按當年最低單價3.89萬/㎡計算,業主也損失超過82萬。呢兩個盤「滑鐵盧」的最緊要原因有兩個:一系,不夠宜居。非區域核心,遠離地鐵,周邊缺乏成熟大型商業,就連學區亦都唔點突出。二系,市場競爭激烈。片區周邊近年入市新盤太多,無論新盤仲系二手樓,競爭激烈,業主只能降價買樓。其他如聯投東方世家花園、恆大成二期、萬樾府等,亦系類似原因。2、大賺百萬代表:深業中城、海德園原因:限價、傳統豪宅區、供應少位於福田香蜜湖的深業中城,先後在2019年、2020年兩次開盤,均價約13.1萬/㎡。首次開盤時,推售192套單位,認籌2794批客戶,創下中籤率僅6.8%的記錄。而家,項目成交均價超過18萬/㎡。上個月,小區一套約192㎡的單位,以總價3300萬成交,但系呢個一戶型當年備案總價在2124-2654萬之間。哪怕系按最高的2654萬、除掉房貸利息,依然有超過280萬的套利空間。福田安托山的海德園,備案均價約12.6萬/㎡,亦系幾次推新、次次「日光」。? ??
而家二手樓均價約15.8萬/㎡。今年2月,項目一套約144㎡的單位,總價2096萬成交。而同戶型當年的備案價在1731-1883萬區間,去掉房貸利息,亦有至少約130-280萬的套利空間。距地價格大漲的首要原因,就系限價大大壓低了新盤價格。其次系位於傳統豪宅區,新增供應少,次新小區議價力強。
類似的仲有深鐵懿府、天健天驕等,但整體來睇,漲價的小區仲系比較少。
值得注意嘅系,宏發萬悅山名庭也意外闖入咗呢個「豪宅專屬」的賽道。不過,貝殼搵房上而家只成交了一套單位,掛牌均價有走低趨勢,所以有可能只係個例。
近100套掛盤,踩踏式賣房!邊啲投資客賭輸了?
最後,我哋也觀察了一下掛盤量、掛盤比例。
總的來睇,核心區的掛盤比例更高。
原因或有三:一系,當年大部分投資客一窩蜂在核心區項目;二系,當前核心區漲價比例較高,部分投資客希望「落袋為安」;三系,核心區樓價高、還貸壓力更大。
具體來睇,掛盤比例最高嘅系:龍華的尚譽紅山里。總套數不過200套左右,僅貝殼搵房一個平台上,就掛牌了29套單位,掛盤比例約14.5%。其中,好多單位系毛坯出售,講明業主完全冇居住的打算。呢個盤知名度其實不算高,但因為在2021年1月底,和萬豐海岸城、深鐵懿府等項目一齊入市,被稱為「7選1」,無形中提高了項目關注度。而不夠熱門,認籌比例唔到1:1.7,也讓項目更容易被買樓人,尤其系投資客搶到。
並且,當時紅山已有均價高達9萬/㎡的龍光玖悅台在前,而尚譽紅山里均價約7.2萬/㎡,戶型小、總價低,被稱為系「紅山今年最低價」。兩大因素疊加,或吸引了部分投資客買入呢個樓盤。但尚譽紅山裡的缺陷也很明顯,緊靠地鐵4號線/6號線,噪音大,交付質量有爭議。
而家,項目成交均價約6.36萬/㎡,按99㎡計算,不算房貸利息,一層樓都跌價超80萬。
其次系潤璽一期。小區總套數約1200套左右,而家就有95套掛牌要賣。呢個項目當年系打新「神盤」,亦系話題度之王,乜野「借名買樓」「假結婚買樓」「經營貸買樓」等等,投資客騷操作非常多。呢也導致了小區而家近百套單位在售的情況。從價格來睇,當年開盤均價約13.1萬/㎡,而家成交均價約14.7萬/㎡。但具體可唔可以賺到很難講。比如2月成交的一套單位,約98㎡,總價1270萬,而同戶型開盤備案價在1184-1371萬區間。
按低樓層來睇,或能有幾十萬的差價,但4年多的房貸利息就有可能過百萬了。
無論點,當年「倒掛5萬/㎡」的講法,亦系不復存在了。同樣掛牌量比較高的,仲有天健悅桂府、中泰印邸等項目。相反,好多郊區剛需盤的掛牌量反而較低。比如興圍華府,當年因為項目在城中村里,備受爭議,但而家一睇,貝殼搵房+樂有家,兩大平台只有1套房在售、3套出租。呢可能得益於當年投資客的「嫌棄」,反而讓自住群體買到咗單位。
你覺得呢啲投資客一窩蜂的樓盤,還會再降價嗎?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