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十分鐘 第137集 功德? 福德?
Автор: 法性講堂
Загружено: 29 февр. 2016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8 231 просмотр
難度: ★☆☆
有人問師父:究竟功德和福德有沒有分別?
《普門品》說「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阿彌陀經》則說衆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到底福德和功德有什麼不同?
佛經的開示很清晰,功德是利己的、對修行和了生脫死有幫助的事情;而利他的,對衆生有幫助的便稱為利益。《大乘義章》和《勝鬘寶窟經》也記載了,「功」是功能,我們做的事情會產生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幫我們破生死、脫輪迴、得涅槃、度衆生,這種功能就稱為功德。
什麼是「德」?
我們口渴會喝水,水有清涼、潤澤、除饑渴的德性(特性、特質),所以有解渴的功能。我們所造的身口意業,都會產生某些功能,有些業可以令我們解脫生死、得涅槃、度衆生,這些業有正面的、好的特質,便會產生這些利益,這便稱為功德。
「功」是功能,善業有滋潤、福利之功,可以產生福,所以善業又稱功德。佛教講功德講得很清楚明白,因為功德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人生的基本問題,例如病患、飲食、住屋等等。所以在佛門裏造善業的功能有兩種層次,既能滿足現生的需求,也可以幫助我們解脫生死,到達涅槃。
佛門說的功德和福德沒有大分別。在功能上,善業可以福利自己,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在佛門裏造善業可以有這方面的善果報。同時,佛門的教育能培養我們的慈悲喜捨,最初可能是為自己求好報,但當我們看到衆生的慘況,會同情他們,慢慢除了為自己求安穩,也懂得回向法界有情。所以功德的功能,不單會帶來現世的利益,還能幫助我們破生死、得涅槃、度衆生。
觀音菩薩的功德從何而來
最初觀音菩薩的因緣有限,但他很慈悲,不停和衆生結緣,以他有限的因緣和物資布施給衆生,觀音菩薩很有能力,能夠施無畏予衆生。
觀音菩薩的功德來自他不斷地幫助衆生,跟衆生結緣,也來自他的感恩心。我們凡夫衆生學佛,能學到一二已經很了不起,聽聞佛法之後,看到佛菩薩的善行,也許我們學不來,但我們應該要有恭敬三寳、尊師重道、孝養父母的念頭,哪怕只是一念,也是功德。我們的每一個善念,都在訓練我們的慈悲喜捨和感恩心。
一個人懂得感恩,貪瞋癡自然會減少,所以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可以滅除貪瞋癡,重點是把佛法用出來,我們不需要花很多資源也可以時刻奉行這個法門,將念佛的質素提升,念佛時一直頂戴彌陀世尊、觀音勢至的恩德,便能積累不少功德,會更切實希望盡形壽奉行如來教法。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