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祈求?《祷告解密》教你避免祷告的常见误区。
Автор: 打开天窗
Загружено: 2025-08-24
Просмотров: 35812
《祷告解密》大纲:https://firebasestorage.googleapis.co...
《祷告解密》测验:https://g.co/gemini/share/b92915a81e06
《祷告解密》探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oJtk...
《祷告解密》作者: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1950-2023)是当代著名的基督教牧师、神学家和作家。他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先后毕业于巴克纳尔大学、戈登-康维尔神学院及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早年在弗吉尼亚州霍普威尔市牧会。1989年,他与妻子凯西(Kathy)及三个儿子在纽约曼哈顿创立了救赎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该教会后来发展迅速,高峰时每周有超过五千人参加主日崇拜,并积极参与植堂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协助建立了近两百间新教会。凯勒以其清晰、富有逻辑性且能将深邃神学与当代文化巧妙结合的讲道和写作风格著称。他的事工特别关注在世俗化都市环境中传福音和建立教会。他的著作等身,影响广泛,除了《祷告解密》外,还包括《为何是他?》(The Reason for God)、《诸神的面具》(Counterfeit Gods)、《工作的意义》(Every Good Endeavor)、《婚姻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arriage)、《慷慨的正义》(Generous Justice)、《挥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君王的十字架》(King's Cross)等多部畅销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凯勒牧师被广泛认为是继鲁益师之后,在公共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辩护家之一。他于2023年因胰腺癌安息主怀。
《祷告解密》金句:
祷告是获得真实自我认识的唯一入口。
除非我们以内在生活作为优先,否则我们就把自己变成了假冒伪善的人。
祷告的伟大就在于它是上帝崇高和荣耀在我们生活中的延伸。
祷告不仅是从上帝那里得到东西的途径,而是更多地得着上帝自己的路径。
祷告就是寻求对那个存有和现实做出反应,并与之建立联系。
最完整意义上的祷告是在上帝透过祂的话语和恩典,开始一场交谈之后,继续这场交谈,并最终变成与祂完全地相遇。
若上帝的话语是祂位格性的积极临在,那么你信靠上帝的话语,就等于是你信靠上帝。
祷告的核心不是我们学习表达自己,而是我们学习响应上帝。
认识这位上帝,就不是要超越情感或思想,而是充满了荣耀的爱和喜乐。
祷告是我们进入上帝自己的快乐的道路。
除非你渴望认识上帝并服事祂,否则你就还没有真正得救的认识。
你在知道要祷告什么、以及如何为其祷告之前,必须先变成某种特定类型的人。
即使没有地狱,(真正认识神的人)仍然不敢激怒祂。
除非你意识到,你在上帝里面已经拥有了所需要的一切,否则就不要开始为你所想要的任何东西祷告。
默想是把一项真理想出来,然后再把一项真理想进去,直到心灵感受到上帝的现实。
我们并非因我们所践行的爱而得救,乃靠我们所信靠的爱而得救。
所有真正的祷告若坚持得够久,都会变成赞美。
完全享受祂就是荣耀祂。
祷告不仅是走过一遍祷告清单的时间,而是景仰、认罪和单纯享受上帝的时间。
《祷告解密》问答:
祷告包含哪两种看似不同却不可分割的寻求方向?
寻求与上帝有个人性的相交(经历祂的爱与同在)和追求在人心与世界拓展神的国度(为祂的旨意成就而摔跤)。
为什么保罗为信徒祷告时,首要求神让他们“真知道祂”,而非直接求改变环境?
因为对上帝更深刻、更生动的认识,比改变环境更关键,它能使人在顺境中不致骄傲,在逆境中不致绝望,是面对一切环境的基础。
“先知性祷告”与“神秘性祷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先知性祷告是与有位格、超越的上帝对话,强调恩典和关系,包含呼求、赞美、认罪等多种形式;神秘性祷告则倾向于内向默观,目标是与非位格的神性合一,常视言语为障碍,可能带有功德观念。
祷告如何既是一种人类本能,又是一种属灵恩赐?
作为本能,祷告源于人心中普遍的“神圣之感”,是对上帝模糊认识的反应;作为恩赐,它是借着圣经和圣灵,对上帝清晰启示的回应,是真实的对话。
为什么说上帝的话语(圣经)是祂积极临在的方式,而不只是信息?
因为上帝的说话等同于祂的作为(如创1:3),祂的话语本身带有创造和改变的能力。信靠、默想圣经就是与上帝自己相遇。
默想圣经与一般查经有何不同?
查经主要目标是学习和解释真理;默想则是将已理解的真理应用在心灵和意志上,通过反复思想、提问和情感投入,让真理影响和改变我们,预备心进入祷告。
马丁·路德提出的“四股花环”默想方法具体指什么?
将一段经文首先看作“指示”(理解其教导),然后将其转化为“感恩”(赞美上帝的属性或作为),接着是“认罪”(反思自己的亏欠),最后形成“祈求”(求上帝帮助遵行或经历)。
约翰·加尔文强调祷告要“存敬畏的心”是什么意思?
这种敬畏并非害怕惩罚,而是因上帝的无限荣耀和慈爱,以及我们蒙恩得以亲近祂的特权,而产生的混合着爱慕、喜乐与战兢的情感,深怕因轻慢而冒犯祂。
“奉耶稣的名祷告”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不是一句魔法咒语,而是指有意识地依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功劳和中保身份来到天父面前,承认我们蒙垂听是基于祂的恩典,而非我们自己的资格或表现。
为什么说经历上帝的同在(或寻求祂的面)对基督徒的生命转化至关重要?
因为若基督的美丽与荣耀没有俘获我们的心,其他世俗的事物(财富、地位、情欲等)就会成为我们事实上的敬拜对象,控制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经历上帝能释放我们。
赞美和感恩在祷告中为何如此重要,甚至居于首位?
赞美使我们专注于上帝本身,调整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为健康的认罪和祈求奠定基础;感恩则对抗我们内心否认依赖、窃取上帝荣耀的罪性倾向,带来喜乐和平安。
真正的认罪悔改包含哪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仅要承认(诚实面对罪,承担责任),还要拒绝或离弃(从心里厌恶罪本身,而不只是其后果,依靠福音的大能削弱其在我们生命中的权势)。
祈求性祷告中,“大胆强求”与“顺服信靠”如何平衡?
我们应像主耶稣教导的那样“情词迫切”地为需要祷告,甚至与上帝“摔跤”;但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最终将结果交托给上帝的智慧和爱,甘心接受祂的安排(“愿祢的旨意行”)。
《诗篇》作为祷告书,如何帮助我们学习祷告?
诗篇反映了人类在各种处境下的真实情感和向上帝的呼求,教导我们祷告的“语法”。我们可以通过照抄、复述(个人化)或回应性祷告等方式使用诗篇,特别是默想其中指向基督的内容。
每日固定的祷告操练为何是培养“不住祷告”心态的基础?
除非我们刻意安排时间,规律地进行读经、默想和祷告,否则我们很难在日常生活的忙碌和分心中,自然而然地、持续地将心转向、信靠和寻求上帝。习惯需要刻意培养。
《祷告解密》摘要:
作者提摩太·凯勒从祷告的普遍性入手,指出祷告是人类的一种天然本能,但也更是一种属灵的恩赐。他区分了以相交为中心和以国度为中心的祷告观,并结合**《诗篇》、神学著作和个人经历**,论述了祷告的必要性和伟大之处,强调祷告不仅是与上帝的交谈,更是一种深刻的相遇,能够带来真实的自我认识和生命的改变。
提摩太·凯勒的《祷告解密》旨在为当代基督徒提供一份全面、平衡且实践性强的祷告指南。凯勒观察到现代祷告教导常偏向“经历神爱与内在安息”或“为神国降临而挣扎呼求”两个极端,他认为这两种祷告模式并非互斥,而是圣经(尤其是诗篇)和基督教神学所共同支持的。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祷告既是“与上帝交谈”,也是“与祂相遇”。它结合了敬畏与亲密、挣扎与安息、理智与情感、教义与经历。
凯勒首先强调祷告的必要性和伟大性,指出深刻认识上帝比改变外在环境更为关键,私下的祷告生活是检验灵性真诚度的标尺。接着,他深入探讨祷告的本质,将其定义为“对上帝认识之个人性、交流性的反应”。这种认识源于普遍的“神圣之感”,但真正的、改变生命的祷告是基于圣经启示和圣灵光照,是对三位一体上帝(慈爱的天父、中保的圣子、内住的圣灵)的回应。
在实践层面,凯勒借鉴奥古斯丁、路德和加尔文等大师的智慧。他强调祷告前的预备,特别是默想圣经的重要性。默想不是倒空头脑,而是运用理智和心灵去“品尝”和“消化”上帝的话语,让真理塑造情感和意志。他详细介绍了路德的默想方法和加尔文的祷告规则(敬畏、感到需要、信靠盼望、基于恩典),并提炼出“祷告试金石”,帮助读者评估和深化祷告。
书中进一步阐释了祷告的三个核心面向:敬仰(赞美感恩,重整内心爱慕秩序)、亲密(认罪悔改,经历赦免之恩的白白性与代价,治死罪)、挣扎(为个人和世界祈求,平衡大胆恳求与顺服信靠)。最后,凯勒探讨了每日祷告的操练,回顾历史模式,并提出了一个结合读经、默想、圣言祷告、自由祷告和默观的现代实践框架。
贯穿全书,凯勒力求避免将祷告简化为技巧或公式,同时反对忽略祷告中的真实经历和情感投入。他强调祷告是基于福音恩典的特权,最终目的是更深地认识并享受与这位既威严又慈爱的三一上帝的相交,让我们的生命被祂的荣耀和爱所转化。
《祷告解密》推荐:
导论
为什么写一本关于祷告的书
几年前我意识到,当有人想了解和实践基督教的祷告时, 我作为一位牧师,却没有一本书能成为首选的推荐。这并不是指:没有关于谈论祷告的好书。许多古老作品的智慧和深刻程度,与我所写的任何一本书相比,都是难以望其项背。与祷告相关的最好书藉,已经被书写了。
但这些优秀作品的写作语言多属古旧,大多数当代的读者 都读不太懂。此外,它们的专注点都比较属神学性的、或是灵修性的、或者是实践性的,很少有一本书是完全涵盖神学、经验和方法的各个方面。但要讨论祷告基本要素的书,应该处理这三方面的所有问题。另外,几乎所有论述祷告的经典作品, 都花了很多时间在警告读者一一指出他们当代的一些方法,在 灵性上是徒然甚至危险的。但是这些警告在面对不同时代的读者时,则需要不断地更新。
两类祷吿?
当代论述祷告的作者,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基本上可被分为两种。今天大多数的人都会强调:祷告是经历上帝之爱、并认识与祂合一的方法。他们承诺会有平安的生命,也有在上帝里面持续的安息。这些作者常常谈到被神圣同在围绕的感受,并做出眩目的见证。但一些其它的书,不把祷告的核心视为内在安息,而是呼求上帝让祂的国度降临。他们把祷告看作一种摔跤比赛,常常(或本来就是)不会清楚地感觉到上帝的实时同在。这一类书中有一本叫做《安静时分》(The Still Hour) *由奥斯汀•斐尔泼斯(Austin Phelps)所写。他在一开始的预设就是:感受不到上帝是基督徒祷告的常态,而上帝同在的经历对大多数人来说 都很难得着。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