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懺悔業障,要及時啊!等到業力滿出來了,來不及了,你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Автор: 善知識
Загружено: 10 июл.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661 просмотр
淨界法師 :《佛法修學概要》
時間: 2013/05/22
地點:洛杉磯 淨土教觀學苑
編號:期中座談1
----
放列表 (complete playlist):
• 淨界法師 《佛法修學概要》 精華節錄
---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後放下,還是要每天的懺悔?直到什麼時候為止?
【師父答疑】他意思就是說懺悔業障到底是一次性的做完就好了,還是每天要去做?那麼這個懺悔業障,簡單地說是這樣:你懺悔業障,要先判斷你是輕罪重罪。佛陀說你要吃藥之前,先判斷你的病是輕的病還是重的病。如果是輕罪一次就可以了——向佛菩薩表達你的罪過,自我訶責,然後發願不再造作。一次性的懺悔就可以了,不要再想,就放下。這個就是我們後面講到五戒十善,只要是中下品的,一次性的懺悔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是上品的,那麼就只有懺滿一年,至少要一年。如果你中間見到好相,比方說夢中見到你洗澡,吐出穢物,見到很多光明,這就不用懺滿一年,就是要見到好相。如果見不到好相,你至少要懺滿一年,每天懺,懺滿一年。你拜八十八佛,拜大悲懺都可以。
那這樣有個問題。可能你今生沒有造重罪,但是你怎麼知道你前生有沒有造重罪?這就是一個問題了。所以這個懺悔業障有時候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這個懺悔業障的概念,請大家翻到講義第三十五頁,我們做一個複習。其實我們之前有講過這個概念,我們看一下。
懺悔業障是什麼概念呢?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業是怎麼形成,這個業障是怎麼回事。我們一個業力的形成,它有一個造作,有個活動的。比方說身體一個活動,或者嘴巴講一句話,或者心理上有一個起心動念。那麼身口意的造作,在活動當下會產生一個種子。如果是善的,產生善種子;如果是惡的,是惡種子。這個地方,從業轉成種子是一個方向,這個叫作熏習,業力熏習成種子。但是這個種子其實還有一個方向,它會反射回去,這個種子還會起現行。
所以,我們剛開始叫造業,但是時間久了就形成一個業力了,就是說你不造不行。其實我們剛開始造罪業的時候,你第一次第二次業都造得不重。在唯識學上說,你在造罪業的時候,第三次以後最重。因為你第一次造的時候,還有慚愧心;第二次還有一半的慚愧心;第三次造的時候,你就完全沒有慚愧心,那個時候已經形成業力了。
但是,這個時候業力不一定會形成障礙,因為這個時候它還是在醞釀。所以福報大的人特別要小心,因為福報大的人造罪業你感覺不出來,除非你這個業造滿了,叫惡貫滿盈,這個業要造到滿出來它才會有障礙。所以它在醞釀的時候,完全沒有徵兆。所以這個業的可怕就是說,它沒有造滿之前你感覺不出它的可怕,因為你福報大,你該享受的快樂還是享受;因為你的福報現前,業力在種子位。但是等到你業已經造滿了,就來不及了。其實人生的矛盾就在這裡。它還沒有造滿的時候,你感覺不出它的可怕,等到你知道怕的時候來不及了,問題在這裡。所以你只有自我反省,不能等到業造滿了,已經現出花報了,你再懺就很難懺了,你發現得太晚了。
因此懺悔業障,只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把握第一時間。你最好在業還沒有造滿之前,就趕緊發覺到,把它斷掉,這個是最好懺悔的,很快就會消失掉。即便沒有消失,至少它很容易沉澱下來。等到這個業已經造滿了,滿出來了,甚至於今生已經出現花報了,那你發現太晚了,你再懺悔,那真的是要命!所以這個懺悔只有一個概念,就是你的時機是早是晚,就差在這裡。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會趕緊處理他的罪業,他不能讓業滿。因為唯識學講得很清楚,引滿能招業力牽。你說:「欸,我們兩個同時造罪,為什麼我有花報,他沒有?」他還沒造滿,你先造滿了。
這個業造了以後,諸位你看,它到得果報中間,有很多的點點,很多虛線,看到沒有?這個就是你的時間點。懺悔業障要及時啊,諸位!業力的輕重,它是累積而成的。沒有一個業是造一次就得果報的,沒有!所以佛弟子佔了很大的便宜,他會自我反省,這個很重要。因為你沒有自我反省,誰勸你都沒有用。等到業力滿出來了,你知道怕了,來不及了,你就要付出代價了,而且是慘痛的代價。
所以這個懺悔業障你要及時。要及時,你就要每天反省自己,靜坐常思己過,每天反省一下你的身業、口業、意業,有沒有比較重大的過失先抓出來,每天睡覺前把自己今天的身口意 review(檢查)一下,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處理的。因為你沒有把它懺悔,它明天會再造作,它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會產生一種滾雪球的力量,輾轉增盛。就是說你沒有把這個開關關掉,它明天還會再做的,肯定的,而且它一次一次地猛利。因為你現行熏種子,你給它一個能量,這個種子又起現行,現行又再熏種子,就是產生輾轉相續了。懺悔就是從中間斷掉,把它的相續心斷掉,我不能讓你相續下去!
什麼叫懺悔業障?簡單地講就是說,當你的業還沒有滿出來的時候,就把這個業給關掉,讓它變成不增長業。你看一個水缸,你每天滴水、滴水、滴水,「水滴雖微,漸盈大器」。這個造罪,佛陀就是用滴水的水缸作譬喻,今天滴,明天滴,等到它滿的時候,你來不及了。你必須在這個水缸沒有滿的時候,趕緊把水龍頭關掉,這叫懺悔業障。這時業雖然在,但是它起碼臨終不障礙你,因為你沒有再造作了,它變成不增長業。
就是以《楞嚴經》的角度,他的業沉澱下來了。我這個水裡面很多污泥,但是我不去攪動它,它不會障礙你的佛號的,它不會障礙你往生。我們現在不要要求業盡情空,我們先要求不要障礙我往生,這個業起碼你不能障礙我往生,我到了淨土再來處理都沒關係。但是你今天不斷地造作,這個業力它的勢力就強大,它肯定障礙你。
所以「願我臨終無障礙」,你現在就要準備了。不是說你到臨終的時候再求無障礙,你現在就要做臨終無障礙準備了,哪些比較重大的罪業趕緊關掉。臨終怎麼來得及呢?你把這個業力培養得又肥又壯的,臨終你怎麼面對它呢?你哪是它的對手呢?所以你懺悔業障,趁你現在死亡還沒有到來之前,趕緊把這個強大的罪業破壞掉,不能讓它形成氣候,記得!讓它變成一個沒有力量的罪業,叫作不增長業,它雖然有,但是今生暫時不干擾你,你就成功了!你就有時間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那這個業怎麼辦呢?到了淨土再來處理。阿彌陀佛有的是方法,佛教有的是法藥,但是你現在沒有辦法處理,起碼讓它不干擾你。這就是懺悔的意義——斷相續心。
好,那麼這個懺悔業障,諸位有沒有問題?這個主題很重要。你這個懺悔業障不知道怎麼修,那「願我臨終無障礙」就沒有你的份了。你一直在念佛,一直在造罪,你臨終不一定過得了關,你自己給自己製造障礙。那你現在還在念佛,還在造罪,那「願我臨終無障礙」怎麼安立?你這不是講一些空話嗎?
*Question from a Student:* "Should repentance for karmic obstacles be expressed to Buddha and then let go, or should it be done daily? Until when should it continue?"
*Master's Answer:* Repentance for karmic obstacles can be either a one-time act or a daily practice,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of the sin. For minor offenses, a single sincere repentance is sufficient—expressing regret to Buddha and resolving not to repeat the mistake, then letting go of it. This approach applies to minor violations of the Five Precepts and the Ten Good Deeds.
However, for more severe sins, repentance must be practiced daily for at least a year. During this time, positive signs in dreams (such as expelling impurities, or seeing light) can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entance, potentially shortening the required period.
A significant concern is that even if one has not committed severe sins in this life, past life karma might still be consequential. Therefore, repentance becomes a crucial ongoing practice.
Repentance involves understanding how karma forms through actions, speech, and thoughts, which generate seeds that influence future behaviors and conditions. Initially, these seeds may not manifest as obstacles,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ubstantial merit. However, once karma matures and manifests,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counteract.
Effective repentance must be timely—addressing karmic seeds before they fully mature. Regular self-reflection and repentance can prevent minor offenses from developing into significant obstacles. This practice ensures that past karma does not impede one's spiritual progress or rebirth.
Repentance involves extinguishing the continuity of karmic accumulation, much like stopping water from filling a tank before it overflows. Regularly acknowledging and repenting for daily transgressions helps prevent them from growing into significant impediments.
In summary, effective repentance is a proactive and continuous process aimed at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past and present karma, ensuring it does not obstruct one's path to enlightenment and rebirth in a pure land.
視頻摘自:淨土教觀學苑
製作:善知識工作室
Youtube: / @amtb-io
#buddhism #淨界法師 #善知識 #念佛 #佛法 #净土宗 #淨宗學會 #淨土
#一念差池全體殘 #臘月三十算總帳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