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Автор: 田北辰 Michael Tien
Загружено: 16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036 просмотров
今日衞生panel其中一個議題講「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中國人有句說話「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呢一次收費改革有唔少名詞同說法引起社會誤會同不滿。所以係會上,我就向局長分享咗2個意見。
1️⃣ 今次改革,藥費都有加💊。政府嘅說法係普通科「藥物每項$5,最多4星期」同專科「藥物每項$20,最多4星期」,就咁直覺睇,我諗嗰個都覺得係每星期就要拎一次藥,之後政府出嚟澄清話唔係,只係藥費計算單位。其實簡簡單單寫「每項藥物每4星期$5」同「每項藥物每4星期$20」咪得,似乎清楚好多。我一向最怕啲嘢出咗街,市民先入為主,一聽到係A,就永遠都會覺得係A,就算錯都唔理,所以改壞名係好大鑊,政府係咪要考慮吓改咗嗰用詞呢?今日立法會文件仲係用緊誤導性嘅說法!
🗣️ 局長就話好同意我所講,認為係解說方面係要再細緻啲,尤其係藥物費用方面。局長同高醫生喺唔同場合都已經透過媒體解說,希望市民明白佢哋所講嘅係藥物計算單位,並唔需要4個星期拎一次藥,有需要嘅市民依然可以一次過拎最多24個星期嘅藥。
2️⃣ 就住急症室收費🏥,地區又有啲市民同我講,話好明白「危殆」同「危急」都有個危字,免費係冇問題;但之後三類「緊急」、「次緊急」同「非緊急」,大家都有緊急兩隻字,但好明顯「非緊急」嘅病人去普通門診睇醫生就得,嗰度仲變平啲,點解急症室要招呼埋佢哋,仲要齊齊收$400呢?不如簡簡單單分三級,「危殆」、「危急」免費;「緊急」同「次緊急」收$300;「非緊急」收$500。
🗣️ 局長就話好同意大部份「非緊急」係唔需要去急症室就診,不過有啲市民未必分得清,或者有啲係貪方便,所以病人嚟到急症室會先做分流,「非緊急」嘅可以再因應情況自行選擇。而收費方面,局長就話整體要一致收費,如果分類後先確定收費,會好容易製造其他矛盾。
👉🏻 局長嘅解釋就話收費唔同會引起誤會,完全係由一個operation嘅角度去睇,但就冇理到消費者角度。而家聽到嘅人就覺得點解要一視同仁收$400,用得咁嘅名就應該要分三級收費。我明政府有自己嘅concern,但如果凡事用詞用好啲,其實呢啲矛盾同誤解就唔會發生喇,仲唔懸崖勒馬?!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