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活體捐腎 降低洗腎人口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 周迺寬醫師
Автор: 名醫會客室
Загружено: 29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74 просмотра
#本頻道每周六上午10點更新
今天我們來探討「活體腎臟捐贈」的議題。
近期,Elon Musk 提到美國有機會讓人類壽命延長至 150 歲。如果一個人能活到 150 歲,那麼他的腎臟是否也能維持功能這麼久?假設一顆腎臟可以使用 150 年,那麼我們可以透過數學來分析其影響。
腎臟捐贈的數學模型
假設一名 65 歲的健康成年人捐贈一顆腎臟給一名 15 歲的患者。這位 65 歲的捐贈者在此之前擁有兩顆腎臟,而捐贈後仍保有一顆腎臟來維持自身健康。如果這位捐贈者可以活到 150 歲,那麼他剩餘的一顆腎臟還可使用 85 年。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克服腎臟衰竭的問題,提高醫療水準呢?
醫療科技與腎臟移植
隨著 AI 精準醫療的進步,目前的抗排斥藥物已經能夠大幅提高移植腎臟的存活率。此外,我國的醫療體系在腎臟病研究領域表現卓越,腎臟學會對於資料庫的管理也十分完善。因此,若能進一步落實全民健康檢查,將腎臟健康監測年齡從 50 歲降至 40 歲,甚至 30 歲、20 歲,透過抽血、尿液檢查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就能更早發現問題,及時進行預防與治療。
減少洗腎需求,提高生活品質
目前,台灣有超過 1 萬名病患在等待腎臟移植,且洗腎患者遠超這個數字。然而,洗腎無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如果能透過腎臟移植取代洗腎,不僅能提升生活自由度,還能減少身體負擔。
移植後的患者只需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就能維持良好腎功能。若能普及活體腎臟捐贈,我們將有機會減少洗腎人口,提升全民健康。
活體腎臟捐贈的挑戰與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法規允許五等親內的親屬進行活體腎臟捐贈。為了提升捐贈意願,政府應考慮對捐贈者提供更完善的獎勵與保障,例如:
重大傷病卡資格:讓捐贈者享有與接受者相同的醫療福利。
減免稅賦:提供所得稅、牌照稅等減免措施,以實質回饋捐贈者。
公共交通優惠:減免大眾運輸費用,讓捐贈者在生活上獲得更多便利。
勞動保障:確保捐贈者術後能獲得適當的休養與職場保障。
醫療人力短缺與外科醫師培養
目前,腎臟移植的專業醫師出現斷層,年輕醫師較少選擇進入移植外科領域。為了補足這項人力缺口,政府應鼓勵年輕醫師投入外科,並與醫學中心合作提供完善的訓練計畫。此外,近期衛福部與教育部也開始允許中醫系畢業生經過 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及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後,考取外科執照,以解決外科人力不足的問題。
結論
腎臟移植是一項能大幅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的醫療方式,而活體腎臟捐贈更是關鍵。然而,要讓更多人願意捐贈,政府必須提供適當的獎勵與保障,並且積極培養專業醫師,以確保移植手術的成功率與安全性。
我們的最終目標,不僅是延長壽命至 150 歲,更是要讓所有國人都能擁有高品質的健康生活。
#名醫會客室 #吳哥醫療公益 #活體捐腎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 #周迺寬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