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盤了!勞力士!超8成跌破公價!二手市場,持續價格陰跌!表商一塊表,虧損150萬!銷量暴跌!市場遇冷!鐘錶保值神話破滅!
Автор: 長江研報
Загружено: 29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74 705 просмотров
大跳水!保值神話破滅,買了勞力士的中產,人均虧掉一輛保時捷!
去年12月,勞力士漲價的消息炸開了鍋。經典熱銷款綠水鬼,漲幅約1%,迪通拿全金款,售額由34.4萬元直接上調到39.3萬元,漲幅高達14%。然而,與官方漲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二手市場價格持續走低。
以超級熱門“迪通拿系列”為例,“綠金迪”巔峰時期在二級市場的售價高達120萬元,如今已跌至41萬左右;“熊貓迪”從40萬元跌到19萬元;“五珠鏈紅藍圈”從24萬元跌至不到14萬元。有些款式甚至已經跌破了公價。比如,“永恆玫瑰金”的公價近27萬元,現在的二手市場價卻只剩下18萬元左右,足足跌了33.3%。要知道,去年北京二手房市場經歷了數月連續下降,價格從最高點累計下跌的幅度也不過25%。部分款勞力士的跌幅,比房價還高。
從2022年3月份的巔峰時期至今,勞力士二手市場價格指數下降了近33%,創下四年來的新低。雖然年初勞力士依照慣例漲價,試圖延續價格上揚的調性,但二手價的下跌還是動搖了它的保值神話。
如今走進勞力士專櫃,買表也比以往輕鬆很多。往年想要預約購買一只勞力士,等貨時間需要以年為單位。有人為了買到熱門款的黑圈迪通拿,預約排隊整整等了三年才能拿到貨。彼時勞力士的專櫃經常鬧表荒,很多款式旁邊不得不貼上“僅供展覽”的標籤。整個專櫃逛下來,感覺不像是來買表,倒像是去逛藝術展。因為表雖然看得到,但根本買不著。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奢侈品行業烏雲遍佈。勞力士全球不少門店內,那些“僅供展覽”的標籤,也已撤下。從硬通貨到跌落神壇,勞力士怎麼就突然被拋棄了?
一表難求
長久以來,豪車和名表一直是人們炫富的重要象徵。然而一提起名表,大家下意識脫口而出的,無疑是勞力士。雖然和江詩丹頓等奢侈高端鐘錶相比,勞力士只算“入門級”,但它的銷售額是最高的。而這一切的開始都要得益於有效的行銷策略。
1950年,勞力士給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威豪爾,出任二戰歐洲盟軍軍官時,送了一只純金版本的Datejust腕表。勞力士抓住了這次非常好的行銷故事,在廣告裏不斷強調:勞力士戴在掌握世界命運的人手上,很好的將勞力士和“成功”的標籤劃上了等號。再加上詹森出任美國新總統時,佩戴了勞力士新出的DAY-DATE腕表。從此,勞力士便被稱為“總統腕表”,不僅受到無數人的追捧,還成為了權貴、地位的象徵。
勞力士“保羅紐曼”迪通拿更是被拍賣出了1.24億元的價格,至今還沒有哪塊手錶能打破這個記錄,這下勞力士的格調又被抬高,其又蒙上了一層貴族奢侈品的濾鏡了。
而在中國,早些時候勞力士經常出現在香港影視裏,讓勞力士在中國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裏,總能看到一些大佬隱隱約約露出自己的勞力士。港劇裏更是有“戴表要戴勞力士”的經典臺詞,從那時起,不少男人做夢都想擁有一塊勞力士金表。
當然,勞力士想要長久立足於市場,僅只靠情懷就不夠的,還是要從產品本身立足根本。於是,在出廠前,勞力士都會經歷20多次的墜落實驗,和地獄級別的“bélier”(公羊)高強度撞擊測試。只有經過各種極限挑戰之後,才能更好保證產品力。就這樣,一路開掛的勞力士,到2021年,終於登頂鐘錶品牌的銷量榜。甚至在當時,有錢還買不到。
人們買名表,不僅僅是為了消費,更是把它們當作一種投資手段。
2011年的時候,勞力士二手表平均價格還不到5000美元。
2021年,二手勞力士的價格漲幅超過股票、黃金等,漲幅高達160%。投資回報率十分驚人。就像有人憑藉炒房完成階層躍升一樣,也有人在炒表熱潮中實現暴富。
據瞭解,香港資深炒家劉先生從2008年金融風暴後開始炒表。彼時,大量熱錢湧入香港,股市與房市一路飆升,名表價格也水漲船高。起初他打算炒房,但考慮到總成本太高,便轉變方向,從銀行貸款投身炒表。十幾年下來,利潤已經突破百萬。
2003年非典時期,房價暴跌,奢侈品價格也大幅跳水。由於資金有限,做運輸的阿龍無力購置房產,便將目光投向勞力士。訴求只有一個:保值。他花兩萬多港幣購入一只勞力士黑面 Explorer 2。沒想到不到一年,這只表價格就飆升了30%。此次成功讓阿龍嘗到了甜頭,此後每隔一兩年他就購入一只勞力士用於投資。到2022年,阿龍已陸續收藏了八只勞力士。最初買入這八只表,阿龍總共花了30多萬港幣。巔峰時期,這些表總價飆升至110多萬港幣,價值翻了三倍之多 。
就這樣,勞力士成為抗通脹的完美資產。疫情期間一塊售價10萬塊的勞力士迪通拿,在二手市場能瞬間飆升至 30多萬出手。鉑金冰藍面更是從50多萬炒到140萬。高額利潤引得幣圈人也紛紛湧入。
近乎失控的火爆行情“逼得”勞力士在2022年緊急發佈新規,要求:門店新到商品在10天內不可開卡售賣;各專櫃必須擺放10只手錶作為展示樣本,且不得交易;庫存方面,需長期保有60只不可售賣的備貨;同時每月開卡名額也大幅收緊,僅20至30個。然而,任何商品一旦金融屬性過強,就容易引發震盪。
泡沫破滅
秉著每年一漲的原則,勞力士也在今年元旦的時候完成了價格上調。不過在二級市場,勞力士的價格卻在不斷下跌。越來越多的款式開始跌破了公價,曾經的保值神話,破滅了。
不過跌價的又何止是勞力士呢?在起伏不定的奢侈品二手市場,不少品牌都面臨價格下滑困境,愛彼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底,一位資深的高端二手腕表賣家以385萬元的高價回收了一只愛彼皇家橡樹系列26585。然而幾個月過去,這只表一直沒能賣出去,到了2023年7月,他不得不以235萬元的價格將其出手。一買一賣,直接虧損150萬元,相當於跌掉一臺保時捷。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可想而知,勞力士是有多難了吧。
在二手市場,“綠金迪”的價格被不少人戲稱是在坐“超級過山車”,炒一下就價格暴漲,冷靜一下又跌一大截。它的公價在30萬元左右,此前一度被炒至100萬元,現在又跌至50萬元左右。類似的情況仍在發生,香港一位炒家以每只虧損20萬港幣的價格一次性拋售六只同款勞力士,總共虧損120萬。
目前高端腕表二手市場一直處於下行階段,即所謂的陰跌。這種狀態下,腕表每天價格可能只下跌300元、500元,但一個月後,累計跌幅會非常大。短期內看不出太大變化,但長期來看,就明顯了。
一直以來,勞力士在二手表商眼中都是“薄利多銷”的存在。由於價格透明,所以利潤空間並不大,一些熱門款式即便表商也需要溢價拿貨。但是勞力士需求量大,“走貨快”,不太容易積壓。但如今情況不同了。一些款式的腕表如果長時間賣不出去,都會虧錢直接出了,不能壓在手裏太久。一些想在二手市場牟利的人,通過杠杆或配資來增加投資,一旦資金周轉不暢或商品價格沒有上漲,就要支付高昂的資金成本,極其容易崩盤。
近三個月,二手商家庫存中超過半年未售出的腕表比例達到33%。而且,這些腕表的收購成本與當前市場價格相比,普遍出現15%至20%的虧損。截至去年12月28日,二手市場勞力士腕表的價格指數,從2022年3月14日的30199美元高點,已經下跌至20798美元,跌幅超過30%,是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在去年,勞力士還兩度試圖漲價,來維持住“保值”假像,但依然於事無補。未來一到兩個月,二級市場價格將持續低迷態勢,難以回升。
自作自受
從萬人捧到二手市場遇冷,今時今日這種地步,只能說是勞力士作出來的。
一方面,是因為勞力士們的消費者正在捂緊錢包。全球經濟形勢波動、奢侈品消費意願減弱,是需求萎縮的主因。可就在名表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勞力士卻在逆勢增產。自2022年起,勞力士供應量開始大增,年產量上漲20萬塊。原本千金難求的勞力士,稀缺性就此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二手市場的價格。
再有勞力士設計方面的問題,儘管有多個系列,但每個系列裏的腕表都是換湯不換藥,把錶盤換個顏色就對外說是新品。加上勞力士的級別還沒有達到百達翡麗、寶璣這些頂級名表品牌的檔次,卻玩起了配貨。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Z時代的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走在大街上的年輕人10個裏只有一兩個在帶勞力士,剩下的可能都在佩戴IWATCH這類智能手錶。
隨著年輕一代的崛起,金表文化將成為過去式,已不再是年輕人的追求,轉而更傾向於時尚、多元且性價比高的腕表。Moon Swatch不斷地受到追捧。2023年Moon Swatch的腕表售量超過了200萬枚,占品牌銷售額的73%。
從2022年開始,Swatch集團陸續發售了大眾品牌Swatch與高端品牌歐米茄、寶鉑的聯名款,憑藉“僅需千元就能擁有高奢品牌”的概念,在眾多中國年輕人中掀起追捧熱潮。相比之下,一味地沉浸在過去的光環與行銷套路之中的勞力士,未來在市場中的處境恐怕愈發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勞力士自己都賣起了二手腕表,和二手商家們搶生意。早在2022年的時候,勞力士就開始了一個中古表認證計畫,在歐洲多個地區都有經銷商。直到2024年下半年,香港的東方表行裏也有了勞力士的二手腕表售賣。裏面的一些產品都是一些翻新後的停產款式,不僅有保修卡還有一張二手認證保卡。
#勞力士#奢侈品#名表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