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雷加强:在非洲开展荒漠化治理,我们带来了“中国方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格致SELF
Автор: 格致SELF
Загружено: 9 нояб.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26 просмотров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https://bit.ly/3tnM6wI ,佛系上新😊
雷加强:在非洲开展荒漠化治理,我们带来了“中国方案”
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强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模式、技术方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
为了帮助非洲开展荒漠化治理、共建绿色长城,中国科学家们携带着“中国方案”来到非洲!不光引进了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还带来了乡土植物和人工食草种子…
演讲者:雷加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时间:2022年08月20日 格致论道第84期:动力之源
大家好,我是雷加强,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格致论道,跟大家一起分享《非洲绿色长城的中国方案》,介绍我们在非洲开展荒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的工作。
讲到非洲,大家可能马上想到的是辽阔的大草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上面两张照片是我在非洲工作的时候拍摄的。一张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一张是西非毛里塔尼亚的西撒哈拉沙漠。那我们今天讲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之南、苏丹草原之北,地理学上叫萨赫勒地带。
从左边这张影像图可以看到,非洲北部黄色的就是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大家都知道它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在撒哈拉沙漠之南的绿色长带是苏丹草原,两个地理带之间夹着的就是萨赫勒地带。
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到,萨赫勒地带南北的宽度大概是300-400千米,东西的长度达7000多千米,东西贯通了非洲大陆,从大西洋的塞内加尔一直到印度洋的吉布提,穿越了11个国家。
面临挑战的非洲绿色长城
我为啥要讲它?其实它在国际上也是备受关注的地带,不是由于它的地理景观,也不是由于它的生物多样性,而是这个地带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干旱。
在过去100多年,这个地带发生了若干次毁灭性的干旱。比如说1957-1958年、1969-1975年、1983-1985年等等,少则两三年,多的五六年。这样连年的持续性的干旱,给萨赫勒地带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由于干旱,使得土地荒芜、农田绝收、大量的牲畜死亡,也影响了这个区域人类的生存。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种干旱和荒漠化导致了300多万人死亡,数以千万的生态移民,直接受灾的人超过了4000多万,影响的人口达到1.35亿。形成了所谓的非洲大饥荒、大灾难。
非洲的大饥荒、大灾难很快就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这也催生了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出台。到2007年,非洲联盟也发起了一个倡议,并通过了该决议,就是在撒哈拉沙漠之南的萨赫勒地带建立“非洲绿色长城”。
最初非洲绿色长城设计的长度是7775千米、宽度是15千米,以种植植物为主、兼顾农业发展。它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到2030年要恢复1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实现2.5亿吨的固碳,同时还要创造超过100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伴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提出,非洲绿色长城也兼顾了更多的任务,而且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几乎涵盖了非洲整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成员由当初的11个国家拓展到了现在的20个国家和组织。非洲绿色长城已经成为在非洲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行动,被称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也是非洲面向未来的一个象征。
通过十多年的非洲绿色长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恢复土地400万公顷、植树造林、固定沙丘、建造防护林等等,也创造了33.5万个就业的岗位。但是我们看这些数字,和刚才讲到到2030年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总目标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是从2006年走进非洲开展工作的。通过开展对萨赫勒地带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区域的荒漠化的程度和荒漠化发展趋势等的研究,我们感觉到,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还是遇到了一系列新的、严峻的挑战。比方说由于气候的变化,目前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势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一,虽然极严重、重度的荒漠化面积有所减少,但整个趋势依然还是持续发展的状态。
第二,伴随区域人口的增加,人地之间的矛盾还在加剧,比方说农用地的面积在11个国家有上升的趋势。第三,这个地方的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范围的土地贫瘠,加剧了土地恢复的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实际的调查,我们感觉到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技术措施相对单一,比较缺乏技术能力。
把中国经验带进非洲
针对这项严峻的挑战,我们就把中国荒漠化治理的经验、技术,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进行了结合。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荒漠化的大国,但中国更是一个荒漠化防治的强国。有人讲,中国有三大名片,第一个是高铁,第二个是航天,第三个是治沙。那在国际上也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的重大生态工程,在北方构筑起了万里绿色屏障,而且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也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3的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什么道路呢?治沙和治穷、生态和生计高度融合的道路。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模式,就是这张图上可以看到的“六位一体”的中国模式。这样的模式是可复制的、可推广的,也是可辐射的。
作为一个世界上的大国、强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荒漠化防治的模式、技术方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庄重承诺。
那作为我们团队来讲,是怎么走进非洲呢?事实上,沙漠研究、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一直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的一个重点,几十年来已经有几代人跟沙漠打交道了。
比方讲我们形成的绿洲外围沙漠治理和植被修复的模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地用苦咸水灌溉造林的技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活化沙地无灌溉造林、植被恢复的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其中两项技术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
👇🏽歡迎嘗試我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通信: • 通信
人工智能: • AI·人工智能
航天: • 航天
宇宙: • 宇宙
教育: • 教育
少年中国: • 少年中国
植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 • 生物
心理: • 心理
医学: • 医学
生态: • 医学
环境: • 环境
药学: • 药学
数学: • 数学
物理: • 物理
化学: • 化学
艺术: • 艺术
摄影: • 摄影
传媒: • 传媒
考古: • 考古
恐龙: • 恐龙
地震: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
工程: • 工程
音乐: • 音乐
建筑: • 建筑
能源: • 能源
#中科院
#格致论道
#科学
#科普
#知识
#知识科普
#格致論道
#科學
#知識
#知識科普
#教育
#self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