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學校導讀】
Автор: DAF 數位藝術基金會
Загружено: 5 авг.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02 просмотра
本集特邀趙鐸為觀眾導讀米歇爾 · 希翁(Michel Chion)《電影中的聲音》(Voice in Cinema)中的第三章〈內心獨白〉(I-Voice)。
在本章中,希翁從對電影中「內心獨白」(I-Voice)的一般定義開始談起,但更進一步的延伸探討「內心獨白」的聲音形式如何激起觀眾們積極的想像,並促使觀眾的認同。若說前一章節的「幻聲」意圖引發觀眾的恐懼,「內心獨白」則嘗試喚起觀眾對於第一人稱主述者的共鳴。
圍繞於此,希翁深入探討了「內心獨白」得以被大量運用的技術條件,並以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驚魂記》(Psycho)、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大衛.林區(David Keith Lynch)的《象人》(The Elephant Man)等電影為例,說明了「內心獨白」的不同使用。
重點是對希翁而言,「內心獨白」的大量出現,揭示的其實是隨著電影的發展,電影數量與故事的巨量增幅,致使重點從「講了什麼故事」轉移到「我們該如何選擇觀點」的相關課題。
—— ✧ ——------—— ✧ ——------—— ✧ ——-
💁♀️講者介紹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影像如何處理集體及個人創傷,及相關的倫理問題。電影評論文章散見於粉專「藏書閣」、放映週報、釀電影、BIOS monthly 及聯合文學。經營影評 Podcast「字戀男與變焦女」。
📓導讀本書訊:
Michel Chion, The Voice in Cinema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
在《電影中的聲音》(The Voice in Cinema)中,米歇爾·希翁(Michel Chion)從電影中隱藏的、無臉的聲音及其神奇力量現象開始談起。特別是在弗里茨朗 (Fritz Lang)《馬布斯博士的遺囑》(Testament of Dr. Mabuse)。隨後,希翁探討了內心獨白、通過電話的聯繫與陷阱、竊聲者、尖叫、海妖的呼喚以及啞巴角色的沉默...等電影中獨特的聲音運用。最後,西翁考察「錄像聲音和身體的怪異結合」,如在諾曼·貝茲(Norman Bates)身上體現的。
👇影片製作團隊👇
|企劃: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講者:趙鐸
|編輯:呂樾
|影像拍攝:郭硯方
|剪輯後製:鄭伊婷
👇特別感謝👇
|營運贊助:國藝會
|計畫贊助:臺北市文化局
👇歡迎關注訂閱我們,支持更多數位文化科技知識推廣👇
#數位文化 #科技藝術 #理論知識
✔︎訂閱YT
/ @taipeidacdaf
✔︎ 加入FB
/ daf.taipei
✔︎追蹤IG
/ digitalartcenter.tw
✔︎ 松學校影音平台
https://arthon.tw/video_list.php?cate=2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