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學校導讀】
Автор: DAF 數位藝術基金會
Загружено: 11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94 просмотра
本集特邀凌天為觀眾導讀由Matthew Poole和Manuel Shvartzberg編撰《參數主義的政治:數位科技與建築》(The Politics of Parametricism: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rchitecture)中尼爾·利奇(Neil Leach)的〈沒有政治建築,也沒有數位建築〉(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political architecture.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digital architecture)。
在本章節中,尼爾·利奇(Neil Leach) 在這一章探討了建築與政治、數位技術的關聯,反駁帕特里克·舒馬克(Patrik Schumacher) 的參數式主義觀點。利奇(Neil Leach)認為「政治建築」(political architecture)與「數位建築」(digital architecture)並非建築本體,而是建築操作與設計過程中的行為,而非最終的形態。
利奇(Neil Leach)引用法國哲學家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的觀點,指出建築表達的是社會的本質,但這種表達往往壓抑其他可能的風格與價值,如同參數式主義的推行必然壓制其他建築形式。
此外,他探討了不同時代的建築如何與政治、社會理想掛鉤,從柯比意的現代主義到蘇聯前衛建築,再到當代民主政體是否有獨特的建築風格,質疑建築是否真能具備獨立的政治意涵?
—— ✧ ——------—— ✧ ——------—— ✧ ——-
💁♀️講者介紹
凌天,台中人,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教於美國康乃爾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建築系所。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實踐建築學士,台大機械工程學士。專長為建築設計與理論的教學與研究,興趣在都市空間觀察、數位空間文化與當代媒體呈現。其研究與創作,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等地展出。
📓導讀本書訊:
▶《參數主義的政治:數位科技與建築》(The Politics of Parametricism: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rchitecture)收錄了來自數位設計、建築、理論和技術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撰寫的全新論文,探討參數化建築與城市設計在歷史、實踐與流程中所涉及的社會、政治、倫理與哲學議題。每個章節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深入審視這一最新技術生產模式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原文▶Poole, Matthew (EDT) and Shvartzberg, Manuel (EDT).The Politics of Parametricism: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rchitecture(Bloomsbury Academic,2015.)
👇影片製作團隊👇
|企劃: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講者:凌天
|編輯:楊之涵
|影像拍攝:郭硯方
|剪輯後製:蘇健瑞
👇特別感謝👇
|營運贊助:國藝會
|計畫贊助:臺北市文化局
👇歡迎關注訂閱我們,支持更多數位文化科技知識推廣👇
#數位文化 #科技藝術 #理論知識
✔︎訂閱YT
/ @taipeidacdaf
✔︎ 加入FB
/ daf.taipei
✔︎追蹤IG
/ digitalartcenter.tw
✔︎ 松學校影音平台
https://arthon.tw/video_list.php?cate=2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