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吳展良教授:《論語‧八佾》第十講 部分1「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Автор: 心史齋(吳展良)
Загружено: 9 мар. 201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78 просмотров
臺大歷史系吳展良教授《論語‧八佾篇》講述;
課程:東方文化講習會,2015春
上課用書:錢穆,《論語新解》;朱熹,《四書集注》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四書集注》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王孫賈,衛大夫。媚,親順也。室西南隅為奧。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設主而祭於其所,然後迎尸而祭於奧,略如祭宗廟之儀。如祀灶,則設主於灶陘,祭畢,而更設饌於奧以迎尸也。故時俗之語,因以奧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灶雖卑賤,而當時用事。喻自結於君,不如阿附權臣也。賈,衛之權臣,故以此諷孔子。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謝氏曰:「聖人之言,遜而不迫。使王孫賈而知此意,不為無益;使其不知,亦非所以取禍。」
《論語新解》
王孫賈:衞大夫。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古有此語,賈引為問。奧,古人居室之西南隅,乃一家尊者所居。竈乃烹治食物之所。或說:古人祭竈,先於竈徑,即竈邊設主祭之。畢,又迎尸於奧,擺設食物再祭之。主以木為,古人謂神即棲於此上。尸以人為,祭時由一人扮所祭之神謂之尸。此章奧與竈實指一神,蓋謂媚君者,順於朝廷之上,不若逢迎於燕私之際。或謂奧竈當直指人言,居奧者雖尊,不如竈下執爨者實掌其飲食,故謂媚奧不如媚竈。奧指衞君之親幸,竈指外朝用事者。或曰:王孫賈引此語問孔子,意欲諷孔子使媚己。或曰:王孫賈或因孔子曾見南子,疑孔子欲因南子求仕,故隱喻借援於宮閫,不如求合於外朝。此乃賈代孔子謀,非欲孔子之媚於己。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孔子意,謂但知依理行事,無意違理求媚。衞君本所不欲媚,何論於朝廷之上,抑燕私之際乎?抑又何論於近倖之與權臣乎?
【白話試譯】
王孫賈問道:「俗話說的,與其在奧處求媚,不如在竈處求媚,這是什麼意思呀?」先生說:「不是這樣的。若獲罪了上天,什麼去處也用不上你的禱告了。」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