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吳展良教授:毛澤東及中共領導階層思想(1)
Автор: 心史齋(吳展良)
Загружено: 16 мая 2020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1 536 просмотров
2020.5.8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毛澤東及中共領導階層思想
臺灣大學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課程合集:https://reurl.cc/NaR1E5
中華文明在過去一百多年經歷了五千年未曾遭遇的大討戰。在此古今中西大交會之際,中國現代思想史顯得頭緒紛雜,內容繁多混亂,很難有一綜合性的詮解。經過長期研究,個人認為中國現代各種思想,實環繞在「探索中國文明的新道路」這一主題來發展。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巨大而悠久一個文明,中國文明面對同樣悠久而巨大的西方文明,卻遭受前所未有的全面挫敗。中西文明在各方面都有重大乃至根本性的差異。如何為本文明謀求未來的出路,不能不成為中國現代思想家所最為關切的問題。本課程因而企圖根據此一線索,重新檢視中國現代各家各派的思想及其互動,以認識中國現代思想的各種主要面向及其發生背景。
要正確理解昔人如何「探索中國文明的新道路」,首先必須從中國在當時所面對的具體內外在問題出發,而不能空懸著某種理念或所謂「現代文明的標準」來看事情。換言之,就是必須回歸被研究對象,也就是中國文明,的主體性與自身發展脈絡,而不是簡單地以西歐北美的現代性作為衡量事物的基準。中國近現代無論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學術、心理等方面,都是危機深重,挑戰重重。不僅如此,這些問題與危機,通常都有深遠的歷史淵源,並表現出中西文明的各種基本差異。要認識各家各派如何「探索中國文明的新道路」,我們就必須深入研究這多方面的危機與挑戰。
面對自身文明的種種病相以及西方現代文明的巨大挑戰,現代中國人所關心的議題一方面極其廣泛,一方面又集中於政治社會及宇宙人生的各種根本性問題,以企圖指出中國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肇始於清末,成形於民國以降,中國現代知識份子所提出的諸多方向,在政治社會與倫理方面,實可歸納為國族主義、自由主義、馬列暨社會主義及保守主義四大主流。在認識方法方面,則有理性主義、實驗主義、辯證理性與傳統派四大系;在宇宙本體論上,有唯物論、批判的唯物或唯心論,與心物合一論三大系。在發展方式上,則存在理想激進與務實改良兩大類。在國家與民族型態上,又有一元與多元的不同思想。這些主張,往往一方面壁壘分明,一方面又彼此滲透影響。既交織成一幅錯綜變化的圖像,也表現出中西古今思想文化的諸多基本對立及融會。從這段歷史所造成的結果衡量,他們所提出的諸多方案,一方面造成了旋乾轉坤的結果,一方面也產生巨大的歷史性傷痛並遺留下許多嚴重的政經社會及文化問題,使我們必需要深入地檢討其得失。
過去百餘年的思想家,無論如何前衛或西化,一般均深受傳統影響。而其中所謂的傳統派,亦莫不深受現代的影響。無論俄化、西化或傳統派,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文明的新道路」,與世界文明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他們所討論的內容,通常與當時主流或「先進」的文明發展理念緊密相關。然而作為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巨型文明,中國一切的現況、問題與變革,亦皆與其傳統密切相連。釐清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並進而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自身脈絡,是為瞭解中國現代思想史的關鍵。本課程將深入分析前述現代中國各主要思想派別的內涵、淵源、時代背景與實際影響,使我們更深入瞭解歷史悠久的中國在選擇現代發展道路上所面對的各種挑戰。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 #吳展良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