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教你的孩子學會情緒自我控制能力
Автор: 花睿八 育兒
Загружено: 22 янв.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667 просмотров
影片時間段大綱
00:00 開頭語
00:56 父母應該怎麽做讓孩子擁有較好的控制感
07:08 老師應該怎麽做讓孩子擁有較好的控制感
13:05 結尾語
你知道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在學校擁有好的控制感嗎?其實控制感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孩子大腦和行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在現今忙碌社會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因忙於生活大小事而忽略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導致孩子不知該如何自我管理、更別說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因此好的控制感掌握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好壞。
孩子生活習慣的學習養成,最基本的地方來自於家庭和學校。這兩個地方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環境,而訓練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關鍵人物就是父母親以及學校的老師。在訓練過程當中,若是父母和老師都能互相配合,並堅持原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無形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正向的心態。
那麼應該怎樣讓孩子把這種控制感帶進學校呢?父母們要知道,孩子每年有九個月是在學校裡度過的。好的控制感要如何做?家長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鼓勵孩子多投入。我們經常會面臨很大的教育難題,就是怎樣才能夠讓孩子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特別是中學階段,很多孩子都是應付式的,能不學就不學,只關注成績,只要對分數沒有影響的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後果就是我們的孩子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沒有自我提升的動力。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允許孩子在課堂之外有更多的自主權。沒錯,我們又說回到了自主權這件事情,研究說明那些被允許擁有更多自主權的孩子,他們更加的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能夠更投入的到學習當中。所以,不妨讓孩子自己選擇。我是在教室裡完成這個作業,還是說等到回家再開工?我是先和朋友打會兒球,再來寫作業,還是先去買東西?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自己來決定。
孩子沒有選擇的空間,就會失去自主參與的動力。就做不到去投入的做一件事情,而是在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意願之間不斷的拉扯猶豫。你要知道,追求空間是人類的天性。第二方面是關於家庭作業。為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家庭作業都會成為親子關係中很大的一個矛盾點,會成為父母的一個焦慮來源?因為他和成績一樣,是對孩子學業的一種檢測。父母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要求,實際上是對孩子未來能夠達到的一個學業高度的要求。那麼父母的這種要求,就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壓力來源,這種壓力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讓他很難去專注和保持注意力,很難把訊息整合起來。沒有辦法進行連續性的思考。那麼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所以,作者提出,對於家庭作業要啟發,不要強制,父母首先要放下對家庭作業的擔憂,讓孩子有權利去自主的完成。
芬蘭的學生,他們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高水準的教育成果。但是對於學生家庭作業方面的要求,水準就非常低。原因在於這些孩子,他們有自由選擇作業的權利,因他們的主動性是被激發的。我們也會經常聽到有一部分家長說我們家的孩子作業都是自己完成的,我從來都不管。其實他們想說的不是說真的從來都不管。而是他們從小的這種放手,已經讓孩子培養好了為自己的作業負責的能力。一個學生在高挑戰低威脅的環境中學習最好,表現最佳。他們可以去真正的承擔起成長的風險,去建立快樂的大腦。第三方面就是要等孩子準備好了再去教他們。有些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在練鋼琴,在學舞蹈,他們就會很焦慮的說,哎呀,我的孩子什麼都沒學,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其實,超前學習真的不太會帶來什麼好處。有一個案例,比爾的女兒五歲的時候,身邊的小朋友就已經開始閱讀書籍了。那比爾夫婦倆就有些焦慮,雖然他們自己從事幼兒教育,也知道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去學習閱讀要容易的多。但是還是會忍不住去焦慮,經過了猶豫和選擇,他們堅持了自己的理念,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再去學閱讀。儘管他們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沒有表現出比其他孩子更優異的地方,但是在26歲的時候,他就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最重要的是,他成了一個很快樂的人。所以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要注重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尊重他的個性發展,而不是說他在幾歲要學什麼東西。鼓勵孩子投入做一件事,家庭作業要啟發,不要強制,等孩子準備好了再去教他們。這樣孩子就會在學校擁有更多的控制權。
那如果在學校,可以和老師一起討論要怎麼做?首先,在課堂上,要讓孩子擁有控制感。孩子們在學校是沒有什麼自主空間的,他們要完成整齊劃一的任務,要排隊,要等待。要按時交作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個範圍內來做一些努力。比如課堂上老師的態度要輕鬆多提開放式的問題,引發孩子們的討論。對於學生的發言,不僅僅只做簡單的評價,要更側重積極的回應,讓每一個孩子都敢說。想說。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會更有控制感。鼓勵孩子提前預習並且提供預習的方法。比如說提供上課的主要知識點,或者做一些相關訊息的搜索。上課之前就告訴孩子今天的主要內容和流程,增加課堂的確定性。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會掌握節奏,知道下一步要講什麼內容,從而獲得安全感。預習又能夠讓孩子有一種我能搞定,我都能聽懂這樣的掌控感。
第二點,對於家庭作業的佈置,量可以減輕,方式也可以更加靈活。比如說今天課堂上的知識點,大家可以下課之後用20分鐘再去研究一下,對應的練習在書本的第幾頁。如果這些題目你都會做了,那就說明這個知識點你已經研究透了。這種說法會讓孩子更想學習,老師們也可以把關於大腦的知識分享給學生。可以這樣說。如果你在放學後找個時間研究這個知識内容20分鐘,那麼你的大腦會在今晚睡覺前建立起新的連結。這個會幫助你去理解和記住學到的內容。老師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如果一個孩子喜歡這個老師,那麼相應的這門課的成績就會很好。那如果他不喜歡這個老師相應的成績就會很差。因為學生通常都很在乎老師的評價,所以老師們我們首先自己要輕鬆活躍。對於課堂的教學要有控制感,這種好的狀態就會感染到學生。最後一點。如果學校能夠做一些努力來降低學生的壓力水準,那真的是學生的福音了。我們要更多的關注孩子們的大腦發育,而不僅僅是學業水準。有些學校致力於卷面分數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身體的發育,這是很得不償失的。
有一個學校,有一個減壓項目,叫安靜的時光。他就會組織學生每天進行兩次的正面冥想,不願意參加的學生可以在這個時間安靜的閱讀放鬆。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這個方法有效的防止了學生焦慮和抑鬱的情況。還有一個方法。用一些顏色區域來引導學生覺察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有三種顏色的卡片,紅色代表緊張,綠色代表安靜平和,是學習的最佳狀態。藍色代表消極沮喪,孩子就會被問到。你看看自己現在的情緒處在哪個顏色,有什麼方法可以回到綠色區。這個方法很管用,很多學生上課之前都會做一些深呼吸,或者讓身體情緒做一些平衡的動作,讓自己回到綠色區。有些同學意識到自己進入了紅色區了,也會採取行動回到綠色區,而不是任由情緒爆發。雖然學校是一個強調規則整齊劃一的地方,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老師們可以和孩子們共同努力。讓大家在學校裡也能夠擁有控制感。
自我控制能力較高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保有正面、積極且專注的態度,面對挫折時也更能夠懂得如何處理當下的情緒。除了學習速度比他人突出之外,也能理解較多詞彙,以及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緒,在數學和書寫技巧上都能有優異的表現,懂得與自己對話。
無論如何,當父母在訓練孩子發展自我控制能力時,也得做好自我控制才不至於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發飆」,做了最壞的示範。或者應該懂得堅持原則,以避免標準不一的情形發生。因為這些都是影響寶貝學習自我控制非常重要的因素喔!
最後,多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增強其正向思維,與孩子一同學習,共同成長,才能讓寶貝擁有良好自我控制的能力,培養出好習慣,健康快樂長大!
生育 養育 親子相處 親子溝通 副食品
成長 教育 兒童健康 兒童心理 兒童理財
我的頻道會分享以上內容的心法與實際技巧
若你對以上育兒相關議題感興趣
這裡將會是你最佳選擇
希望幫助你達到更好親子關係
現今社會生兒 育兒非常不容易
我老婆一開始懷孕碰到許多問題
生產後 養育 教育更是一堆理念的差異衝突
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百百種
分享給大家養兒育兒好經驗和方法
我是一個2寶爸
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自己閱讀許多文獻
就為了給下一代相對較好的方式
育兒沒有制式化的適用在每一個小孩身上
只能說我給你一個60-70分的樣本
父母再針對每一個小孩去做細微調整到70-90分
但你也不要想達到完美100分
因為很多事不可能如你所想
大家一起加油
包含我也還在充實自己 加油ing中
一起努力當個合格的父母即可
很高興我們有緣在這相遇,我相信這緣份能夠讓我幫助到你
相信我們只要做一些改變,你們親子關係就會變得不一樣
相信我 相信你自己 我們一起改變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