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各界 因時制宜 落實施政報告改革求變方針】
Автор: 盧偉國LO Wai Kwok
Загружено: 23 нояб.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05 просмотров
立法會2024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2024-11-13
盧偉國 工程界議員 經民聯主席
盧偉國議員:
代主席,首先感謝 閣下李慧琼議員作為內會主席,就「2024年施政報告」動議致謝議案。
行政長官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二是不僅立足當前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而且謀劃未來,展示前景,讓市民看到希望,增強各界對香港的信心。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的施政報告。
代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11月8日在深圳召開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夏寶龍主任指出,香港工商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大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重要回信的精神,正確認識自身發展與香港發展、國家發展的關係,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傳統優勢,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同時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面向海外講好香港故事,維護好香港國際形象。我認為,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正在步入關鍵時期,座談會的舉行和夏主任的講話均具有重要意義。世界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大選結果也為全球政經格局增添新的不穩定因素。夏主任的講話圍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顯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充分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又指出了社會各界在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角色和責任,對於各界認真思考如何守正創新,靈活應對當前的各種挑戰和機遇,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和啟發作用。
代主席,香港經歷了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在住房、醫療、安老等方面確實累積了不少深層次的問題,這正好解釋了,為什麼香港在目前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必須積極改革求變。經民聯作為本港的工商專業政團,經常就此向特區政府出謀獻策。
新一份《施政報告》與經民聯今年提出的「全力發展經濟,務實改善民生」行動口號理念一致。我們早前向特首提交了十三大範疇147項建議,樂見政府合共採納了當中90項建議,包括主動對接國家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創科產業、容許投資移民購買住宅計算入部分資產要求、設立青年置業階梯、寬減烈酒稅等。
《施政報告》特別提出成立四個由司長或副司長領導的委員會及工作組,包括:「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致力強化跨政策統籌體系機制,並提升公務員的治理能力,經民聯對特區政府提出的改革方向表示認同和支持。
代主席,目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重要階段,各界都應該集中精力拼經濟,《施政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提高政策實施效能,突破產業發展結構瓶頸,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從而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增強商界和市民的信心,長遠令到香港「丁旺、財旺、市道旺」。
《施政報告》回應了工商專業界的訴求,承諾推進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港,同時推動成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促進「政、產、學、研、投」協作,相信一定會對本港企業在科技、創新、研發方面提供更多方向與動力。
代主席,機場三跑道系統將於本月28日正式啟用,預計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和貨運的處理能力將增加六成,最終客流每年可以處理1.2億人次,貨流能做到1千萬噸。我謹此申報我是機管局成員,也是機管局董事局轄下的「三跑道系統及工程委員會」主席。三跑道系統的啟用可以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和作用。本人以往曾通過不同渠道,促請特區政府推動跨境基建互聯互通,善用本港各項對外連接的大型基建,包括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國際郵輪碼頭和國際機場等,完善跨境海、陸、空接駁系統,以及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交通管理機構,統籌現有機場、港口、鐵路、大橋的資源整合及利用,務求與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八縱八橫」的高鐵系統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形成策略性交通網絡,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航空和航運樞紐的地位。
《施政報告》也推出支援中小企的八項措施,金管局與銀行業隨即亦公布五項措施,包括釋放銀行資本便利融資需求、預留超過3700億元的中小企專項資金、推出轉型信貸產品及服務等,以協助中小企。經民聯一直十分關注中小企經營的困難,對於當局採納聯盟的建議表示歡迎,期望政府的「組合拳」能夠及時幫到中小企,不致斷水斷糧,有足夠現金流重整旗鼓,繼續打拼!
代主席,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我們歡迎特區政府提出物色三幅土地試行「片區發展」模式,以及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制訂試點產業園區的發展和營運策略,善用私人力量,加快產業群建設。我們建議當局針對目標創科企業和業務用途,提供相應的土地優惠政策和誘因,例如減免地租和提供補助金等,吸引更多創科企業落戶,完善北都創科生態圈。
當局強調北都的開發是基建先行、產業帶動,方向是正確的,但要有效落實願景,需要很多真正貼地的措施,包括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本人在不同場合都曾經向當局反映,現時一些棕地作業者面對當局的收地顯得很徬徨,很多在棕地上的支援建造業的公司,例如大型建築器材存放與維修,建築物料的儲存等等,面臨失去營運空間。當局提到將來在龍鼓灘填海,可能會提供建造業的產業園,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如果在發展過程中即時導致一些企業「斷水斷糧」,營生中斷,行業如何生存?我希望當局繼續保持積極和業界溝通的態度,以創新思維,認真考慮業界的建議把一些綠化帶的邊陲地拿出來,安置棕地作業,以解業界的燃眉之急。我亦建議將屯門內河碼頭用作建造業產業園,充分利用該處水陸交通的優勢。
特區政府致力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接納經民聯的意見,完善置業階梯,透過調整房屋供應比例、收緊公屋富戶政策等措施,更好善用房屋資源分配。當局又決定以立法方式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的出租制度,合標單位將名為「簡樸房」,力求分批有序處理劣質「劏房」問題。我們建議當局應探討延長過渡性房屋的居住年期,並做好銜接,避免出現居民入住過渡性房屋後,未等到公屋編配又再度回流劏房的情況。同時也應研究延長簡約公屋的使用年期,讓這些質素其實甚好的房屋達致更高的社會效益。至於老舊公共屋邨的重建,除了目前已列入議事日程的華富邨和彩虹邨,當局應作出全面規劃,有序啟動。政府可考慮邀請發展商參與公屋重建,助力提升建屋效率,例如將部分重建為私人參建的居屋。
代主席,經民聯樂見政府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建立留學香港品牌的措施,透過獎學金等吸引境外學生,提高本港升學的吸引力,長遠為香港建立人才庫。
現屆政府對於搶人才、留人才,取態十分積極。本人曾向行政長官提交建議,促請特區政府積極與業界協作,完善本港環境專業人士的專業資歷架構和持續專業發展。本人十分感謝行政長官在2024年5月24日以書面同意本人在立法會提出議員法案,即《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條例草案》,條例賦予「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法定地位,形式類同本港就不同專業範疇成立、有法定地位頒授相關專業資格的學會。有賴天時地利人和,包括行政立法實事求是、良性互動,業界的團結,以至社會大眾對環境生態的關注、以及對培育年青人投身環保事業的支持,條例草案在10月30日的立法會會議上三讀通過,並在11月8日刊憲生效。能夠成功完成是項議員法案,本人感到十分光榮!
代主席,新一份《施政報告》的主旨是「改革求變」,但改革不可能一蹴即就,需要因時制宜,妥善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等的關係。我深信,只要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致力謀發展、惠民生,必定能夠透過改革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進一步帶旺香港,造福市民,並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持續貢獻香港力量。
代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致謝議案。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