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越少痰越多!冬天多吃3個有陽氣的食物,把陽氣補起來,痰濕就少了
Автор: 靜說中醫
Загружено: 12 фев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 352 просмотра
最近有朋友問:“為什麼入冬痰變多了呢?”
飲食跟之前差不多,也沒感冒,每天都有吐不完的痰,大多數是白痰、清痰!有可能是你陽氣不足了,陽氣越少痰越多!
大家都知道,身體裏的陽氣,就如天上的太陽,是溫暖有熱量的,陽氣足的話,能夠把喝進去的水飲、身體自己產生的痰濕水液,蒸騰氣化,就像太陽出來了,地上的水濕霧氣都會被蒸發散掉一個道理!
其實,痰多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調整信號,告訴我們要補陽氣了!如果不及時補養,很可能會發展成更嚴重的問題。
中醫認為,腎是陽氣的發源地,陽氣不足,就意味著腎陽、腎氣都虧虛;腎主納氣,由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下達到腎,由腎來攝納,這樣才能保持呼吸運動的平穩和深沉,保證體內外氣體正常交換。
腎氣一虛,呼吸就變短了,我們會感覺吸氣少了,不夠用了,就會喘;腎陽不足,不能充 分的溫化輸布津液,就會以痰的形式悶在肺裏,讓人老覺得胸悶,喉嚨裏呼嚕呼嚕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3個最有陽氣的食物,白痰多、清痰多、怕冷、容易咳喘的朋友,冬天可以經常吃,把陽氣補起來了,痰濕就少了!
凡是補陽,先補脾陽,給身體打好地基
凡是補陽,首先要補脾陽。腎雖是陽氣的發源地,但需要「脾」給它補充能量。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運化能力差,再好的東西也沒法被身體吸收;脾胃陽氣足了,運化能力強,才可以化生更多的氣血能量,滋養五臟六腑。
所以,補脾陽,就是給身體打好地基;長期脾虛,最後拖累的一定是腎,因為腎為生命之本,脾的陽氣不足就會問腎借,最後腎也虧空了!
溫補脾陽,薑最厲害
生薑的發散功效比老薑好,風寒感冒、鼻塞、流清鼻涕可以吃生薑。
中國有句俗話:含口薑,保安康。薑乃助陽之品,自古以來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語。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脾胃免收虛寒的困擾,還能排出體內的寒氣,有助陽之效。
醋可以收斂薑性,因為酸味兒是收斂的,於是薑宣發的力量便收斂進去了,薑性由此變得平和起來,也沒有薑的一股辣味兒了。醋是直接走肝經的,肝遇到酸就會收斂,這時薑的升發功能也入到肝裏,收中有發,能提升肝陽之氣。
醋泡薑早上吃最好,強烈推薦每天和早飯一起吃。而且早晨7~9點正是人體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一早上就胃口大開的感覺不要太好。嚼一嚼,薑和醋的味道完美結合,很脆很香,一開始在喉嚨這裏,有一股熱乎勁兒,慢慢順到胃裏,暖暖的,特別舒服。
化痰的東西很多,比如蘿蔔、金桔、香櫞、陳皮、普洱、玳玳花、萊菔子、海帶、柚子、檸檬、佛手、梨等,但陽氣不足生成的痰濕,要用性味辛溫,能行 氣 燥 濕 化 痰的,才能徹底清理出來,特別推薦陳皮!
陳皮有一種獨特的辛香味,破滯氣的力量很足,能將胸膈中的鬱悶之氣通開,能通肝膽、脾胃之氣,能讓五臟六腑的氣都去它該去的地方;
而且陳皮是溫性的,入脾經、肺經,可以燥濕化痰,就像烘乾機一樣把水濕烘乾,再通過理 氣的本事,把身體的死水變成活水,把身體裏的痰濁排掉。
《本草綱目》記載:「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脹痛。」
山楂尤其擅長消化肉食,而且還能活 血化瘀,陳皮和山楂的結合,就是把身體裏的氣結、痰濁、瘀血都給化解開,不管是吃多了,還是吃了大魚大肉、黏膩甜膩的東西,都適合。
可以用陳皮一瓣,山楂10克,加水煮開後再小火煮20分鐘,早晚各飲一杯!【靜說中醫】
#陽氣不足#脾阳#溫補脾陽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