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添磚加瓦功德那麼大 -- 性仁法師開示
Автор: 美佛寺性仁法師 Meifotemple
Загружено: 9 июн.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23 просмотра
道場裡面的功德項目太多,怎麼樣做功德,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功德利益最大化。做甚麼功德最划算?
2019.06.08 宣講於洛杉磯美佛寺
諸位護法居士,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在我們佛法當中,大家知道,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諸布施當中,以法布施為最為重要。因為給人佛法,這個是最好的禮物。因為這個佛法,他如果得到佛法,那會在他的一生當中,受用無窮無盡。所以有機會,我都會藉助這麼一個,簡單的這麼幾分鐘,跟大家做一個主題的開示。每一次,主題都不一樣。今天我們講,法布施。有這麼一個同修問我。他說師父,我到道場裡面,想要做功德。但是道場裡面的功德項目太多,我不知道怎麼樣做功德,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功德利益最大化。做甚麼功德最划得來?他這個問題,雖然是俗了一點。但是這也是我們大家關心的這麼一個問題。到寺廟裡面來,做甚麼功德最大?我問大家,到道場來,做甚麼功德最大?做甚麼功德最大?當然是寺廟啦,當然是建寺啦,當然是道場啊。因為修繕寺廟,成就一個道場,那可以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可以達到讓佛陀的正法,能夠久住世間。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如果懂得法布施、法供養,這個在佛法當中,這個是最殊勝的供養。為甚麼到寺廟裡面,添個磚,加一片瓦,功德就會無量無邊?因為在一切的供養當中,令諸佛菩薩歡喜,那這個最歡喜的就是法供養。大家知道法供養在哪裡進行,當然是在道場裡面。尤其是一個講經說法的這麼一個道場裡面。釋迦牟尼佛曾經說,祂說在這個五濁惡世當中,就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間,我以佛殿跟文字的形象出現。佛殿是甚麼?佛殿就是一個寺廟,就是一個道場。文字,文字是甚麼?文字就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經典,就是我們現在禮拜的、讀誦的經典。所以建造佛殿,造佛殿,就會讓無數的眾生,能夠有機會從這個三界六道的輪迴當中,解脫出來。所以供養佛殿,供養經典,這個等於供養釋迦牟尼佛的真身,供養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所以這個功德,永遠不會耗盡。跟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相信我們同修都有聽說過。大家知道梁武帝。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護持佛法的這麼一個大護法。他一生當中,建寺、齋僧、修橋、補路,救濟那些貧窮的人,做了無量無邊的好事。當他當上帝王的時候,有一次,正好遇上佛教當中的一位高僧大德,叫寶志公禪師。我相信我們同修有聽說過。他問志公禪師,他說我這一生當中,作為帝王,為甚麼我的福報這麼大?大家猜這個志公禪師怎麼跟他回答?志公禪師是有神通的這麼一位高僧大德。他告訴梁武帝,就是蕭衍,梁朝的一位皇帝,他的名字叫蕭衍。他跟他說,他說你的前一輩子,是一個樵夫,砍柴的樵夫。他說有一天,你在山上砍柴,然後砍柴的過程當中,遇到山上有一個破廟。然後在這個破廟裡面有一尊古佛。這個古佛非常地破落,日曬雨淋的,沒有人供養,沒有人侍奉。然後這個梁武帝,他的前生,是一個樵夫,他就拿著他的帽子,他戴的帽子,拿來戴在這個佛菩薩像的身上。就因為他以他的恭敬心、虔誠之心,拿的他頭上的一個帽子,戴在那個佛菩薩像的身上,就得到這一生當中能夠做帝王的這麼一個很大的福報。所以大家想一想看,為甚麼給寺廟添個磚,添個瓦,功德那麼大,道理就在這裡。因為看似我們只是簡單給寺廟添了一個磚,添了一個瓦。實則是培養我們的慧根。我們經常講,經常讀《彌陀經》。《彌陀經》裡面講到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得生西方極樂淨土。如果是真正抱著恭敬心、虔誠之心來布施供養的話,那這個會給我們帶來無量無邊的功德。在《俱舍論》當中,曾經有講到這麼一句話。它說:在所有的善法當中,建寺的功德是最大的。尤其是建一個講經說法的道場。因為在這麼一個講經說法的道場之內,進行的所有的那些聞思修、戒定慧的這種修行,可以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當這些眾生得到這個聽經修行的這麼一個功德的時候,那我們作為一個添磚添瓦的這麼一個布施者,那我們得到一分功德。這個就像我們一般俗語所講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就是我們這些前人,默默地耕耘。為了一個道場,護持一個道場,大家都非常發心。成就一個道場,非常非常不容易。所以當我們把這個道場弄好,然後講經說法,跟所有的末法時代的眾生結緣。他們得到利益的時候,我們作為這個寺廟的護持人,我們得到一分成就的功德。因為眾生如果是沒有我們的成就的話,他不可能在這個寺廟裡面共修,不可能在寺廟裡面聽經聞法。所以在三寶門中有這麼一句話。叫:三寶門中好修福,一文布施萬文收。真的是一本萬利。所以這個,我跟那個居士講,我說,你要做功德,我也不知道哪個功德最大。我說師父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心願,想要成就這麼一個道場。那你自己就隨喜參與一下就好了。那這個居士聽了之後,他非常開心。哦,那既然建寺的功德這麼大,那我就參加建寺。但是我最後還跟他講到最重要的一點。我說建寺功德雖然大,但是你如果執著這麼一個功德相的話,那你這個就沒有功德了。大家理解這個意思嗎?就是說我們布施、供養寺廟,那這個功德很大很大。但是你如果是以這種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然後去布施、去供養的話。那你這個充其量,你所得到的只是一些福報,人天的福報,那不是無漏的功德。所以我們布施,我們供養,看我們怎麼樣去布施,怎麼樣去供養。這個才是關鍵。剛才我跟同修講到梁武帝的故事,大家如果有看那個梁武帝的,與佛法、佛教的故事,梁武帝曾經遇禪宗的祖師,達摩祖師。他最早遇到的是達摩祖師。所以梁武帝就問達摩祖師,他說我一生當中做了這麼多善事,我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大不大?大家猜達摩祖師怎麼說?他跟他說:沒有功德。為甚麼他跟他說沒有功德?因為梁武帝雖然是做了很多很多的那種慈善、建廟、供養出家法師,甚至他到寺廟裡面去出家。但是他所做的都是一個我相,有我執的這麼一種有漏的染污之心。他都是有我愛、我慢。我自己喜歡的,然後為了執著功德去做這些事情。那這個本身,就是一種有漏的執著。凡是有漏的執著,那充其量,他所修的、所做的,那只是一些有漏的人天福報,不是真正的、無漏的、解脫的那種功德。所以我們作為佛弟子,我們布施的時候千萬不要有所執著。抱著這麼一顆心,我是布施的人,我是一個大護法。這個師父是接受我紅包的人,然後我拿著多少錢供養師父,這個師父以後要對我要報恩。你如果抱著這麼一種執著之心,然後到寺廟裡面,雖然是建寺、供養、布施,做種種的功德。但是你這個充其量是一種人天的有漏的福報,不是功德。因為真正的功德,對我們解脫生老病死會起到作用。如果是有漏的人天福報,那充其量讓我們下輩子到天上去享受這個布施的果報。但是哪一天,當我們這個布施的果報享受完了之後,在天上享受完了之後,我們會去哪裡?該去哪裡還會去哪裡,會繼續在三界六道當中輪迴。所以這個居士過來問我的時候,我就跟他講。做了一番簡單的開示,讓他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是這個供養是好事,布施也是好事,但是我們要懂得怎麼操作,才會把這個真正的功德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拿到一些有漏的人天福報。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要聽聞佛法,我們要懂得怎麼樣修行,怎麼樣布施。所以布施其實是不在於你金錢的多少。金錢多少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布施當下的那一顆心。你是一種甚麼樣的心去布施的。你如果抱著一種貢高我慢去布施,這個寺廟,我過來布施,師父要對我好好的。我是這個寺廟的VIP。如果這個寺廟對我不好的話,我下一次就不來布施。那你這個是執著的、染污的、有相的布施。所以這個你充其量,所得的只是一些人天的福報。所以我們真正要為自己創造那些善根、福德、因緣,將來我們可以用得到。那我們在做的當下,我們要離我相、離人相、離眾生相、離壽者相。這個叫離四相、三輪體空。那這個布施,這個供養,是最為究竟的。這個到寺廟裡面護持道場,那這個功德,才會給我們創造無量無邊的功德。由於時間的關係,師父就跟大家簡單開示到這裡。感恩大家,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