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晨起先知?醫生忠告:晨起有4個跡象,你的血脂或已超標
Автор: Hi健康
Загружено: 11 сент.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 848 просмотров
#漲知識 #養生 #健康科普 #疾病 #疾病預防 #中老年健康 #老年健康 #老年人健康 #血脂高 #高血脂 #三酸甘油酯 #甘油三脂 #降血脂 #健康飲食 #中老年健康
血脂高,晨起先知?醫生忠告:晨起有4個跡象,你的血脂或已超標
在中國,成年人族群中,約40.4%的高血脂盛行率說明脂蛋白代謝異常在我國是較常見的疾病。其對身體的損害是一個逐漸加重、速度緩慢、悄無聲息的過程,大多數血脂異常患者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因此,醫生忠告,晨起時有4種跡象,小心血脂超標。
一、晨起有4個跡象,你的血脂或已超標
1.頭暈乏力,精神不振
早晨醒來時,如果你常常感到頭暈、身體乏力、精神不振,這很可能是因為你的血脂升高了,血液密度變高,血液流動困難。
特別是早晨,身體從睡眠中醒來,開始新的一天,各個器官都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氣來支持活動。但是,由於血液太“濃稠”,它不能快速地流到需要的地方,特別是大腦,這導致了頭暈、沒力氣和提不起精神的感覺。
如果你早晨常有這種感覺,除了考慮是不是沒睡好,還要想想是不是血脂有點高,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及時調整和改善。
2.肢體麻木或僵硬
早上起床的時候,因為睡了一夜沒怎麼動,手腳可能會有點麻或感覺不太靈活,這是正常的。如果你血脂高,這種麻的感覺可能會更明顯,但這種症狀一般會在活動後逐漸緩解。
《中國血脂管理指南(基層版 2024 年)》中明確寫了人類體外循環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動脈粥狀硬化的致病性危險因子。這是在說血脂高的人,血管裡更容易出現硬化,這樣血管就變得失去彈性,還可能壓到旁邊的神經,神經被壓到,手腳就會覺得麻或者僵硬。
不過,手腳麻也不一定是血脂高,像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骨關節炎這些病,早上起來也會覺得手腳不靈活。如果你常常早上起床手腳麻,最好去醫院看看,排除這些病的可能。
3.視力模糊或短暫性失明
早晨醒來,在註視某個物體時會經歷短暫的視力模糊,隨後自行恢復清晰。
這背後的原因也可能是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當三酸甘油酯含量增加時,脂蛋白可能從微血管中滲出,影響眼睛的關鍵部位-黃斑區,幹擾視覺功能。
此外,作為視覺系統的核心結構,視網膜對血液供給的細微變動展現出了高度的敏感性,其在維持視覺功能中的發揮了核心作用。
視力短暫模糊,甚至短暫性失明當然也與高血脂症引起的局部缺血有直接關係。
4.腿部抽筋
許多中老年朋友早晨醒來會出現腿腳突然抽筋,這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是不是缺鈣了”,肌肉纖維間隙內膽固醇成分積聚過多也是會引發抽筋的。
特別是睡了一整晚後,肌肉中的膽固醇幾乎沒有經過活動消耗,全部都涉及在肌肉間隙中。
這種膽固醇的過量狀態會激發肌肉不自主地進入一種「緊張」狀態,導致其發生非自願的收縮、不斷地抽動。
高血脂症所引發的血液流動緩慢同樣是抽筋的關鍵誘因之一。
血液循環不良時,四肢末端肌肉內的代謝副產物,特別是乳酸等酸性物質,容易累積且難以排出,進一步促進了抽筋的發生。
這些代謝產物的累積會進一步刺激肌肉纖維,促使其產生痙攣反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抽筋。
這些晨起時的身體反應都在提醒我們,血脂可能悄悄升高了。為了健康著想,最好早點去醫院做個全面的血脂檢查。檢查的時候,醫生會重點看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指標。
根據最新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基層版2024 年)》,對沒有糖尿病的人來說,血脂有個「健康範圍」:總膽固醇小於5.2毫摩爾每公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3.4毫摩爾每公升,三酸甘油酯在1.7毫摩爾每公升到2.3毫摩爾每公升之間,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應在4.1毫摩爾每公升到4.9毫摩爾每公升之間。
要是血脂超出了這個範圍,就得小心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了。
二、血脂高對身體有哪些傷害?
在2019年,《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研究,這個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的共計512,891名成年人,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前瞻性分析,發現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每上升30%,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就會相應增加2%。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
血管內壁的損傷絕不是一個小問題,它可能導致血管狹窄,甚至完全堵塞。
特別是當這種情況發生在給大腦供血的血管時,就會大大增加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根據統計,中國每年約有二百萬成年人因為缺血性腦中風而去世,預防這種病變是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血脂異常會導致血管內壁積聚大量脂質與蛋白質複合物,這個過程逐漸侵蝕血管的管壁,使血管彈性降低,最終引發動脈粥狀硬化。
若冠狀動脈受累,會導致血流受限,心肌供血不足,進而誘發心肌缺血,這是冠心病的重要發病機轉之一。若營養心肌的微小血管硬化,也可能幹擾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激發內分泌系統反應,促使分泌器官釋放脂性升壓物質,進而促進高血壓的發生與發展。
《高血脂症》這本書中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特別高,超過了11.3毫摩爾每公升的界限,就可能會讓胰臟發炎,表現為腹痛。
成年人如果吃完飯常常覺得肚子短暫地痛一會,就有可能是高血脂症造成胃腸系膜動脈血流不暢,使胃腸缺血引起胃腸痙攣造成的
血脂高甚至還可能對我們的視力及眼部健康構成威脅。特別是那些肥胖的人,如果視力開始下降,除了要看眼睛本身,還得檢查血脂。
因為血脂太高的話,大顆粒脂蛋白會堵在眼睛的小血管裡引起光散射,患者可能覺得眼前總有黑影飄來飄去,視力慢慢變差,最嚴重的可能還會看不見。
要是這些蛋白堵塞了視盤篩板血管,還會讓眼睛看到的範圍變小,就是視野缺損了。
簡單來說,高血脂症是個“隱形殺手”,它會慢慢損害我們的身體,特別是心臟和血管,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器官,引發大問題。
依照《指引》的建議,年紀在40歲以下的人可以每2到5年查一次血脂,而40歲以上的朋友,每年都應該檢查一次。特別是那些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的中老年人,每年的血脂檢查更是不能少。要是發現血脂高了,也別太緊張,現在有很多方法可以幫我們把血脂降下來。
三、如何降低血脂?
降血脂治療的兩大法寶是調整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但最根本的還是得有個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包括了吃得好、動得多、保持好身材、遠離菸酒這些好習慣。
談到飲食,降血脂的關鍵在於減少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例如炸雞、漢堡這些要少吃。反過來,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粗糧和深海魚,每天油脂的攝取量要控制在20到25克之間,而且最好用植物油這種不飽和脂肪酸來代替動物油、棕櫚油等飽和脂肪酸。
特別是對於那些心臟不太好或膽固醇已經偏高的人,更要小心,每天吃的膽固醇不要超過300毫克。
血液中三酸甘油酯高,大多是吃得不健康或動得不夠。
醫生建議:每週至少5天,每次30分鐘,進行快走、慢跑、游泳、騎車這些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降低三酸甘油酯水平,也促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產生。
心臟血管疾病患者運動前,一定要先做運動負荷試驗,確保安全再動。
在調整生活習慣以管理血脂的過程中,在開始的3到6個月內進行一次複查,以評估治療效果。若複查結果顯示血脂水平下降,則應繼續堅持目前的非藥物治療方案。
後面持續監控血脂狀況,每6個月至1年進行一次複查,長期血脂水平穩定的患者則每年複查一次即可。
如果非藥物治療沒有達到預期的降血脂效果,醫師會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石藥物,也是首選藥物。
根據最新的綜合研究分析,他汀類藥物可降低全因死亡率達9%,減少心肌梗塞風險29%,並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14%。
當血脂水平成功降到理想範圍,且身體沒有因為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時,建議之後堅持每3到6個月就去複查一次。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改變生活習慣或吃藥,都得一直堅持下去,這樣血脂管理才會更有效,對心血管健康也更有好處。
總之,高血脂症雖具有一定的隱性,但只要我們保持警覺,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便能有效防範其發生並妥善管理,從而保障身體健康。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晨起跡象,不妨及時就醫檢查,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