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如何有文化?
Автор: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Загружено: 8 дек.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0 504 просмотра
「飲食如何有文化?」
我們都知道美食呈現不同的飲食文化,到底什麼是飲食文化?在我們大快朵頤之際,又如何認識/探索深藏於美食背後的飲食文化?「飲食如何有文化?」,就在邀請大家共同來思考這些議題。
何謂飲食文化?
不同的美食呈現著不同的飲食文化,不過到底什麼是飲食文化?
提到文化時,我們常會注意到它們的獨特性、普及性及日常性。從台灣的小吃,韓國的泡菜或義大利的pizza食材、烹飪方法、味道或吃法上有文化獨特性和代表性,並且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Meal Structure
在台灣最日常的食物就是「飯」。通常我們把飯稱為「主食」,建立吃飯配菜的「米食文化」,這也成為台灣人的家常餐桌—三菜一湯、吃飯配菜。這就是所謂的「架構」,英文稱做meal structure。「吃飯配菜」的架構也影響到台灣人共食的習慣,因為菜可以共享,也造就台灣人吃西餐也會分享,而成為台灣飲食文化特色。
關鍵味道
除了架構之外,另外就是味道。不同文化對好吃味道的定義有所差異,也擁有不同的「關鍵味道(key flavor)」。像是台灣常使用的「甘甜」就很難與不同文化的人說明。
文化界限
討論飲食文化時背後不同的「文化界線」為關鍵,而這就要從味道與日常生活的結合著手。
「台灣飲食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論述
法國飲食文化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是整套的法國飲食文化像是如何吃、飲料如何搭配、美學等獲得殊榮。台灣飲食文化也需細膩地彙整各種層面,像一餐的構成、如何共享、喝酒的場合、酒如何搭配食物,以及如何善用飲食養生。必須要清楚呈現「台灣飲食如何有文化」,才能讓外人真正瞭解台灣的飲食特色。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教學影片
「飲食如何有文化?」
撰文:余舜德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動畫:渺設計影像有限公司
出品: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網址:https://www.fcdc.org.tw/e-learning
參考書目:
1.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編輯製作,《食之承繼:飲食文化與無形文化資產》,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1年2月。
2. 陳建源主編,《醬.文化:記憶、技藝與身體》,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2021年6月。
3. 地理角團隊著,洪伯邑主編,《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新北市:左岸文化,遠足文化,2020年5月。
4. 陳玉箴,《飲食文化》,台北市:華都文化,2023年。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