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了!中國古鎮!淪為空城,投資百億無人問津!批量倒閉,正在密集暴雷!特色小鎮太多,遊客不夠用,沒火就涼了!慘不忍睹!小鎮爛尾,又是一個大坑!
Автор: 長江研報
Загружено: 18 дек.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05 769 просмотров
中國的一大批“特色小鎮”,正在密集暴雷。中國擁有2800+座特色小鎮,數量居全球第一。烏鎮、麗江古鎮給人們帶來了極具文化特色的體驗,”旅遊古鎮“掀起了全國熱。從南到北,各地皆然,連溫婉的江南水鄉也擠成了鄉村市集。
可如今,這些小鎮正在消失。
投資上億,曾熱鬧非凡的古鎮,現在卻根本吸引不到幾名遊客,火爆的古鎮成了沒人的“鬼城”。掏空積蓄修建的特色小鎮“批量死亡”,投資者血本無歸,慘澹收尾。
對於中國人而言,文旅小鎮遊被譽為更適合的國內版“迪士尼”。
然而,若你連續訪問多個古鎮,你可能會開始感到困惑:
“我在哪里?”、“我是否來過這裏?”、“這條街為何感覺如此熟悉?”
一方面,古鎮的節日氛圍達到了百分之百;另一方面,古鎮之間的相似度也達到了極致。
這種充滿中國特色的“本土特產”,幾乎要把當地人逼瘋了。
從被寄予厚望到一地雞毛,誰能想到,占了天時、地利的“特色小鎮”,栽在了人禍上,僅僅幾年光景,滄海變桑田,小鎮的投資巨大,動不動就是幾十億,但這些小鎮的結局不是荒廢就是拆除。這意味著,一大群投資者經歷了“眼看它高樓起,眼看它樓塌了”的悲劇!
所以,今天這期視頻只為告訴你:遇到任何以“特色小鎮”為噱頭的房產,請捂緊口袋,轉身離開。
古鎮商業化
截至 2024 年,住建部公佈的超1600 個特色小鎮中,旅遊型占比超過了 50%,旅遊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意義重大。
在三部委發佈的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中,旅遊小鎮占到 70% 之多,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中,旅遊型和歷史文化型的旅遊小鎮占到接近 50% 之多。
所謂的“特色小鎮”,其實是一項國家級規劃,充分開發當地有價值有文化意義的風景或者建築,舉辦具有吸引力的專案吸引遊客,振興地方經濟,形成一個特色旅遊古鎮。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為了鼓勵一些小鎮更好的發揮農業、旅遊、科技等特色產業,給出的頭銜和扶持政策。經常聽到的那些什麼科技小鎮、文旅小鎮、農業小鎮、製造小鎮等,都是這個範疇。早幾年時,全國冒出了數以千計的特色小鎮,最多時總量曾達到2800+。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小鎮很小,坑卻很大。先前,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竄上熱門,撕開了一堆爛尾“特色小鎮”的遮羞布。
根據網上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有至少還有200多家文旅小鎮處於爛尾和倒閉的狀態。說實話,挺玩犢子的!說好的增加就業、刺激經濟呢?
首個“網紅古鎮”的先驅非周莊莫屬。在古鎮旅遊這一概念尚未形成之前,周莊已經提出了“保護古鎮,開發新區,發展旅遊,繁榮經濟”的方針。
當時,周莊幾乎是在政府的主導、居民的推動下,全民參與其中。經過一系列的古建築修復和旅遊開發,周莊徹底煥發了新貌。1989年,周莊售出了第一張景點門票,自此其旅遊收入逐年大幅增長,每日接待遊客數可達三萬。而另一個中國古鎮商業化的典範是烏鎮。你現在在烏鎮看到的一切,都是當初人工精心構造的結果。
2001年以前,烏鎮還只是一個不知名的破敗小鎮。然而,耗資1.2億元和一年時間,打造出了一個“假”古鎮,首年遊客就突破了100萬人次。年收入最高時超過21億,還請了明星劉若英擔任烏鎮的形象大使。此後,“古鎮”成了中國人旅遊時難以抵抗的辭彙——湖南的鳳凰古城、重慶的磁器口古鎮、蘇州的同裏古鎮....都成了早期的網紅。
古鎮也開始在“被保護”的名義下,大量生產。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模仿烏鎮範本的新古鎮誕生。例如貴州遵義的“小烏鎮”尚嵇古鎮,安徽東部的“小烏鎮”定遠古城,福建的“小烏鎮”霍童古鎮,江西上饒的“小烏鎮”李坑古村....
古鎮的建設,也逐漸開始“過頭”。
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親自出手,打造了北京的“小烏鎮”古北水鎮。
這個投資45億打造的旅遊景點,一度成為了全國最“牽強”的古鎮。
雖位於長城腳下,但幾乎處處模仿江南水鄉,用明清風格的灰瓦磚牆裝飾,仿佛是從浙江直接空運過來的。
但這依然沒能阻止它在初期運營就成為明星專案。
景區開業第一年就迎來了百萬人次的客流,年賺1.16億元,經營情況遠超預期。
但不久後,古北水鎮便遇到了瓶頸。
在客流量方面,2017年,古北水鎮的客流增速從65.68%降到了12.89%,2020年全年淨利潤虧損達到1.71億。
烏鎮、麗江古城等成功模式引發資本跟風,一個烏鎮帶火了江南水鄉,一個麗江古城帶來了不夜城的消費盛宴。
這些利益與名氣引起了資本家的注意,他們紛紛效仿,仿佛誰能複製這套模式,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市場逐漸關注越來越多的古鎮,關於古鎮改造的投入越來越大膽。一座座“假”古鎮在各個城市迅速崛起:
陝西咸陽的東黃古鎮,投資5億。
湖北的龍泉鋪古鎮投資超過10億。
安徽蕪湖的鳩茲古鎮總投資達到了80億。
山東微山湖古鎮,投資超過100億....
這些複製出來的 “偽古鎮”,往往只是徒有其表,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他們用現代材料和技術搭建起仿古建築,編造一些所謂的 “歷史傳說”。
再配上幾句充滿古風韻味的文案,就搖身一變成為宣傳中的 “千年古鎮”,當遊客滿懷期待地來到這裏,卻發現滿街都是千篇一律鋪子、工藝品攤位,毫無特色可言。
盛大的古鎮“造假”,最終遭到了冷遇。
“網紅”一夜變成了“空城”。
如今卻只剩下荒廢的街道、冷清的景點和打烊的店鋪。隨便拎一個出來說一說:比如那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文旅小鎮——成都成華龍潭水鄉。當時它有多牛逼呢?規劃之初,成都成華區自詡要重建一個“清明上河圖”。如此牛逼哄哄的宏大規劃,當然是花了不少票子的。——建造前後耗時4年,總投資超20個億。建成後效果確實不錯,景色古樸優雅,亭臺樓閣、曲水流觴。白天古鎮看美女,晚上泛舟聽小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在哪個江南水鄉呢!就連鍾愛遛鳥搓麻將的本地大爺,也會拎著茶壺,在小鎮裏晃蕩一整天,累了就找一個石墩坐下,吸溜一口濃茶:“安逸得很!”而但凡有外地朋友拜訪,本地人最驕傲的就是說一句:“火鍋有啥子好吃的?龍潭水鄉耍一哈!”
景區裏,生意做起來,店鋪開起來,搞得有模有樣,開業3天,接待遊客就超過了13萬。剛開業的龍潭水鄉,熱鬧得就像煮開的火鍋,咕嚕咕嚕冒泡。可是很快,遊客就發現了整個小鎮有太多離譜的地方:懂點歷史的都知道,《清明上河圖》的汴京是現代的河南開封。——和成都沒有半毛錢關係呀!
清明上河圖,主要是以北方文化為根基,但在景區內卻沒有絲毫對得上的內容,成都屬於川蜀文化圈,龍潭水鄉卻照搬了蘇式園林的設計。更是把當中的12個街巷,直接用《紅樓夢》中的12釵命名,各種“混搭”。“大雜燴”就算了,但整體建築卻又走蘇州園林風格,張冠李戴。混亂無章,僅靠東拼西湊的各種舶來品進行主題規劃,卻不深入挖掘,成都蜀文化的獨特性和歷史資源,本末倒置的結果是,龍潭水鄉成了“四不像”,遊客也慢慢發現,小鎮和其他文化景區沒有太多區別:類似的古建築、類似的吃喝玩樂。漸漸地,新鮮勁過去了,遊客不來了,本地人也不願意去,小鎮的客流量開始出現明顯下滑。曾經的熱鬧景象也如同開業當天放出的煙花,轉瞬即逝。人流量的銳減引發一系列惡性循環,整個龍潭水鄉的商家經營困難,再加上高額租金和運營成本,多數人無力續約......苦撐數年,瀕臨倒閉。
現在的龍潭水鄉,遊人稀少、店鋪爭相關門走人,景區裏安靜得可以在路上抓鳥。那些曾經在水裏載人的遊船,早就在岸上被曬得裂開散架了。
而那些早期買入沿街商鋪的人,腸子早就悔青了。——賣不出去也租不出去,套得死死的。所以,遇到類似這樣的特色小鎮,誰敢沖進去投資?
#特色小鎮#網紅古鎮#中國特色小鎮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